|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要闻 » 正文

宽幅喷墨打印机市场情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03  来源:鹰目网  作者:中国标识网  浏览次数:1372
  一、70寸以上的巨幅喷绘市场
 
  1997到2013,户外巨幅喷绘行业在16年间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历程,从发展、到繁荣,再到如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困境。
 
  2000年以前,Vutek、Scitex、Nur三大品牌,以Vutek最为出色,设备价格都在20万美元以上,最多的时候,每年在中国的设备销售有50台以上。在中国的累计装机总数有300-400台。当时的喷绘价格,每平米几十甚至上百元,很多公司在购买设备后,半年以内即可收回设备投资。
 
  巨幅打印机2000年前后开始国产化,以英国Xaar128和500喷头的为主,主要的品牌有彩神Flora、雅色兰YSL、飞行船Skyjet、泰威Tekwin等,其同等性能机器的售价只有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因此迅速占领本地市场并销往国外。
 
  技术在中国是扩散最快的,本地的产品迅速增长,在2005-2008年达到高峰,预计年产达10000台以上,其中有半数左右出口海外,赛博、工正、极限等品牌都是其中佼佼者,其他销量较大的厂家还有力宇、金恒丰JHL、迈杰特MYJET等,在本地产品强大的压力下,Vutek、Scitex、Nur逐步淡出中国市场,唯一逆势进入中国市场的是韩国DGI,DGI主要定位于车贴市场,几年下来在中国累计有200台左右的销售。
 
  2007年后,被efi收购后的威特(Vutek)、以及被惠普收购后的赛天使(Sciex)再次回到中国市场,重新占据最高端市场,但其销量,每年也就几十台,无法与国内厂家动辄几千台的销量相比较。2010年后,出于销量和环保的原因,他们先后都停止了溶剂墨打印机的生产。
 
  从2005年起,中国的产品也趋向于应用柯尼卡(Konica)、精工(Seiko)、Spectra等高精度的喷头。尽管台数很多,也占到全球总出货量很大的分额,但是单价很低,国内上百个厂家的产值加起来,可能也无法与国外的一个大厂商如惠普的产值相比。激烈竞争的结果首先是利润的下降,因此国内厂家越来越少地投入研发,紧接着2008年后销量也开始下降,因为出口逐步减少,国内市场也趋向饱和。销量下降,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目前3.2米宽、8个柯尼卡喷头的价格下降到4万人民币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萎缩、竞争惨烈,但依然不断有后来者加入竞争,其中不乏成功者如广东晶汇。
 
  设备的降价很快导致装机量的过剩,将过度的竞争延伸到喷绘市场,每平米灯布输出价格低到7元人民币(约合0.95美元),其中耗材成本就占去一半,由于环保、市容管理等因素,灯布喷绘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下降之中。
 
  产品趋同,整机利润下降,导致厂家更为注重墨水及配件上的利润,几个大的厂家如极限、金恒丰(猎豹)、奥威依靠其在喷头采购上的优势,维持着市场的强势地位,一定程度上,喷绘机的竞争,变成了喷头采购话语权的竞争。
 
  二、50寸到70寸的宽幅打印市场
 
  50英寸到74英寸的水性和弱溶剂喷墨打印市场,我们习惯称之为“写真”或“喷绘写真”,在这个市场上,2002年前以NovaJet和惠普为主,2002-2005年是罗兰(Roland)、Mimaki、武藤(Mutoh)来自日本的品牌三足鼎立,每年加起来都有2000台以上的销售。
 
  而2006年到2009年,国产仿NovaJet750的廉价热发泡机器充斥市场,最多时年销售至少10000台以上,价格最低时仅为4000多人民币以内(约合600美元)一台,这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进口产品的市场,很长时间罗兰(Roland)、Mimaki、武藤(Mutoh)的年销量都处在微弱的下降中,直到2010年后,热转印印花市场的需求猛增,加上Mimaki通过在国内建工厂降低成本,才让其销量重回增长轨道中。
中国宽幅喷墨打印机市场
  但热发泡写真机市场昙花一现,很快消去,原因是自2009年后,国产的基于Epson微压电喷头的大幅面打印机的推出,由开始的天津丽彩等三五个公司生产,两三年内很快扩张到现在的三五十个以上的厂家,销售价格也很快降低到现在的2万左右(进口同等产品的三分之一),在大幅面市场,压电技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原来郑州生产热发泡写真机的厂家也很快转向压电,不但令热发泡机器几乎从市场消失,也再次影响到Mimaki、罗兰、武藤他们。
 
  国产压电机的喷头来自从国外采购的桌面打印机,俗称“拆机头”,就在几个月前,Epson对其相应的桌面打印机喷头加密,几乎断了国产机器喷头的来源,喷头市场价格马上成倍上涨,写真机也不得不涨价。但这个加密很快被解掉,相信Epson下一步还会再有其他的限制措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让国产压电写真机的前途充满了迷雾。
 
  但是对于罗兰(Roland)、Mimaki、武藤(Mutoh)三大家来讲,最大的挑战还不是国产机器,而是Epson于去年全面推出自己的60寸系列写真机产品,2012年弱溶剂方案的S系列推出,2013年水性染料方案的B系列和分散染料墨水(热转印)F系列,这些产品,均采用了Epson最新技术的TFP打印头,这种打印头比罗兰(Roland)、Mimaki、武藤(Mutoh)此前所采用的喷头喷嘴密度提高一倍,成本更低,而这个喷头,似乎Epson并没有计划提供给他们,对于这三大家而言,似乎已经开始了Epson喷头的替代之旅,但我相信前途会很艰辛。
 
  在60寸这个市场上,与国外不同的是,弱溶剂始终没有替代水性染料成为市场的主流,到目前也只占到市场的30%左右,成本的因素可能是首位,弱溶剂材料成本上并没有优势,覆膜的人工成本在中国还是微不足道。
 
  同样,机器的国产化也拉低了写真输出的价格,以目前在中国户内写真市场应用最多的“水性染料墨水+PP底材+冷裱膜”方案为例,输出价格只有10元到15元(折合1.6—2.5美元),以85%的成品率计算,直接成本约为6元/平方米。每台机器每月打印到3000平米,毛利润只有12000元,在北京地区,仅仅够两个人的人工指出,所以,除了极少数定位高端业务的制作公司,大部分发展好的输出公司都是有一定生产能力和业务规模的,如果一个公司这样的机器有20台,每月6万平米的写真输出业务,其毛利润就可达到24万元,假设扣除10个人的工资6万元、200平米的房租2.5万元、设备折旧2万元以及其他费用1.5万,每月还会有14万元的利润。
 
  也正是因为人工、房租成本的相对上升以及机器成本的相对下降,所以,所有的喷绘输出公司都面临资源配置的再平衡问题,因此,更快速度、高产能的机器就备受欢迎,最近武藤的1638、Epson的S50680备受青睐,就说明了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三、24寸-44寸的大幅面市场
 
  而在24寸-44寸的市场上,HPCanon、Epson为主,总体市场在每年10000台以上,三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大概为60%,30%,10%,HP在传统的CAD/GIS领域占尽先机,Epson主要在影像和印刷打样的市场,佳能是最差的,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内的机器冲击,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市场与桌面打印市场一样,设备厂商是依靠耗材来盈利,中国生产这样的机器并没有成本优势,同时,这个尺寸上对于精度要求很好,喷头来源和机械的精度也是中国厂商所面临的困难。
 
  四、基于UV墨水和平板的打印市场
 
  与国外同行一样,10多年来,国内同行们一直都很关注UV喷绘机,中国的厂家也很早就开发出此类产品,但直到2010年后,销售量才慢慢地增长起来,至迄今为止,不管是国外的产品也好,还是国内的品牌也罢,都未成为市场主流,与溶剂喷绘机和水性写真机的销量形成巨大反差,最好的厂家,每年也就销售两三百台的平板UV机,相对于溶剂机器和水性机器的销量而言,这连零头都不到。
 
  这首先是成本问题,UV打印最主要的替代应用是丝网印刷,但由于人工成本的原因,国内传统丝网的成本很低,像比较而言,UV打印的成本太高,当然最近两三年,情况有所改变。同样,前问提到,国内溶剂墨打印的成本也很低,UV打印一样没有成本优势,除非国家出台强制性的法律,否则要全面替代溶剂打印还为时太远。
 
  除了相对环保,UV的另外优势在于应用的广泛性,很多人看好“个性”市场,但大部分第一个吃螃蟹的,都失败了,那些靠UV赚到钱的,都是有成熟的批量业务的,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总结:
 
  据我估计,2012年大幅面(含巨幅)喷墨打印市场(喷绘、写真行业)的规模,硬件设备、墨水、介质、配件与服务加起来的市场总额,内销部分(包括进口)约在60-100亿元人民币,出口估计在10到20亿元人民币之间。像世界其它地区一样,这个市场每年都会有10%以上的增长,但是不同的机器之间。另外,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最大区别,在于设备台数多而以低端产品为主,设备和介质(底材)价格大概是国际市场的一半左右,而墨水价格只有国际市场的10%-20%,所以导致硬件设备、介质底材、墨水的比例与国际市场相差甚大。总的来讲,设备、墨水、介质和配件服务的市场比例大概为18%:13%:63%:6%,介质底材占到市场总额的60%以上。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