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严审网民自编音乐”的三个错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2  来源:华商报  作者:毕舸  浏览次数:397

为加强网络音乐管理,文化部日前出台《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网络音乐企业对不以赢利和商业营销为目的的网民自行模仿、编创和表演的音乐产品要加强审查。

不能说文化部的出发点不好———之前种种出位的恶搞音乐,已经让不少人不爽。但窃以为,如此设想不但触痛了网民追求自由的敏感神经,而且很容易重蹈以往制度设计中“与现实脱轨”的覆辙。“严审网民自编音乐”从一开始就存在三个错位,它将极大地影响到政策的最终效果。

第一个错位,是权利与义务的错位。要知道,如今网络上网民自创或改编的音乐产品何止千万,每天都有大量类似作品诞生。如果对这些即兴发挥的作品一一审核,那么由谁来审查,需要多少人来审查,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有网友质疑说:“是不是每个网站都得有几个审查员,然后再去考审查员资格证书?”其实就一语点破了其中的难处。文化部似乎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在《意见》中巧妙地转嫁了矛盾,让网络音乐企业自行承担审查责任。但网络音乐企业在缺乏技术标准细节和利益关联的情形下,有多少动力去严格审查这多如牛毛的网络音乐作品呢?又如何保证其认定“好坏”的标准与文化部设想保持一致呢?交给网络音乐企业审查的义务,却没有给予量化的标准,这种无的放失的“自由裁量权”,将成为企业的烫手山芋。

第二个错位,是现实限制与网络自由的错位。网络不可能脱离现实土壤,但它确实有高于现实之处。网络制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立体空间,让人们突破传统的地域、语言、文化障碍进行交流。因此,网络音乐产品的特征是发散性、快速性。一部不知来自何处的网络音乐,会迅速“扩散”到各热门网站,被无数人点击,这些动作可能只发生于几分钟之内。“严审网民自编音乐”难以控制作品诞生源头———网民可以在自家电脑上编辑完毕,在一个异域服务器上传;也很难把握其“流动”过程———作品传播往往是经多人相互接力转发;网络音乐的流动速度之快,依靠以往手段几乎无法监控。

第三个错位,是行政命令与法律规约的错位。《意见》属于部门行政法规,试图介入目前连法律也难以界定的网络音乐“文明标准”,这需要格外慎重。其实,对于网络音乐作品的规范,现存法律已有相应条款针对。如果某部网络音乐涉嫌侵犯版权,有《版权法》、去年出炉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进行认定。如果一部网络音乐有诽谤、侮辱他人之嫌,被诽谤对象也可诉诸法庭予以追究。而一个充满歧义的“网络音乐文明标准”,是将道德直觉套用制度约束,既不可行更不可靠。

道德规范、法律制衡与行政管理各有各的边界,不能轻易混为一谈。“严审网民自编音乐”把三者捆绑在一起,相互错位,很容易就会落个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这一点从《意见》出台,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音乐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