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德格印经院的印版制作、制墨、造纸技术

  • 发布日期:2013-11-27 浏览次数1108
  印版制作、制墨、造纸技术
  德格印经院自创建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末,除印刷颜料朱砂外,其余印版、墨、纸均在当地解决,采用传统技术制作,工艺十分考究。
 
  一、印版制作。印版制作程序大致可分为原材料加工、书写、刻制三道工序。 
 
  原材料加工:德格印经院的印版选用德格、白玉、江达等县盛产的红桦木。据说,德格印经院初创时,所用桦木就产自附近欧普龙山上。每年初春,由德格印经院预算当年刻制印版的桦木需求量,然后呈交德格土司,德格土司以派差的方式向盛产桦木地区的差民下达用料数额。待秋收以后,差民便上山砍伐桦木,选挺直无节的树干,按所需尺寸先锯成节,然后再劈成4-5cm的板材,然后就地上架用微火熏烤脱水,熏干后运回家,放至畜粪堆(或池)中沤制。待到次年3-4月,板材木性沤退后,将其取出用水煮,再烘干,推光刨平,最后成为成品胚板。加工后的胚板用牲畜驮往印经院,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书写:在刻制印版前,先由藏文书写员严格按照德格著名书法家穷波雨赤和绒波娃所著的《藏文书法标准四十条》和印版的尺寸、内容进行书写。印版的书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藏文直接反书于胚板上,雕刻之前必须严格进行校对。另一种方法是将薄型上等纸先裁成与胚板规格大小相同的样纸,然后将藏文(或画像)书写(或绘制)于样纸上,经过认真校对无误后,将书样纸用清浆糊反贴在胚板上,藏文字迹(或画像)就会自然渗透在胚板上,待样纸干到一定程度,用水浸湿,取掉样纸,字迹(或画像)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
 
  刻版:德格印经院的刻版工匠都是以师带徒进行培养,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出来的刻工不仅技法娴熟,而且有较好的藏文和绘画基础。“为了保证刻深、刻准、刻好,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版子初刻出来,就认真校对,挖补改错。”绝对无误后,将成批的刻版放入酥油锅中熬制、浸泡一天,再取出晒干,用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须熬水清洗、晾干后入库。在整个刻版过程中,印经院极为重视刻版质量,从书写到刻制完毕的全过程中,要经过大约十二次反复校对,所以,德格印经院的印版享有“康巴地区最标准的经典版本”的声誉。刻版和版本的版面规格一经确定之后,未经德格土司允许,任何人无权进行更改。平时,还要对印版进行检查,发现磨损严重或是有跳字、跳线的印版,必须及时进行补刻。
 
  二、制墨。德格印经院的印刷用墨属于烟墨类,在1958年以前均以德格土司派差的形式在辖区内生产。差民生产的烟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供书写用的,另一种则是专供印刷用的。印刷用墨的原材料为大杜鹃树的树皮,藏语叫“卓哈”。当地差民制墨时,先到盛产杜鹃树的地方挖一个地灶,灶上搭一个小型密闭木棚,然后将采集来的杜鹃树皮放入地灶中熏烧20天乃至1个月,待熄火冷却3-5天后,打开密闭木棚,将附着在木棚壁上的烟灰刮下,经过精心研磨后即可包装。用杜鹃树皮制作的烟墨质地柔和、细腻,而且墨色十分鲜亮。使用时只须加上适量的水调和,无须加胶。而书写烟墨一般用当地的大页柳作原料,烧制方法与印刷用墨相同,研磨时可加入一些“让”(木炭),书写时除加适量水外,还要加少许牛胶。
 
  在历史上,德格印经院每年向辖区内的差民征集的烟墨数量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大约二百七十桶左右,每桶约二十五公斤,总计约六千七百五十公斤。
 
  三、造纸。
 
  德格造纸原料十分独特,采用一种名叫“阿交如交”(汉文学名叫“瑞香狼毒”)的草本植物根须。“阿交如交”的根须分内、中、外三层,可以分别制造三种质地不同的纸张。若用中层作的纸,则为一等纸,纸质细腻,色略白,为德格土司公文专用纸。若内层和外层合用,则为二等纸,是德格印经院的主要印刷用纸。若是内、中、外三层合用,造出来的纸,则为三等纸,质地较差,纸较厚,纤维也较粗,一般用于印制装藏经文和风马(龙打)之类的印刷品和作包装纸。
 
  德格土司时期,专门将盛产“阿交如交”地区内的具有造纸技能的差民定为固定造纸差户,直接由印经院管辖的造纸差户大约有百余户。“按印经院规定,每个造纸差户一年应按例上交印经院用纸1700张,再加上印经院每年强行摊派给每个造纸差户60个藏洋的茶叶换取3000张纸,即每造纸差户一年实际要上交印经院印刷用纸4700张。”差民造纸时,须上山采集大量的“阿交如交”回家,先进行淘洗,去掉泥沙,视其需要再进行根须分层(若是造三等纸则无须分层工序)。分层后的根须沤制一段时间后,进行捣浆,捣成的纸浆再进行沤制、去渣、加碱,再放入类似打酥油茶的“降桶”内反复搅拌,使纸浆均匀,其后的制作方法与内地传统造纸工艺大体相同。用“阿交如交”作原料造出的德格纸,色呈微黄,质地较粗,也较厚,但是纤维柔性好,不易碎,吸水性强。同时因“阿交如交”本身是一种藏药材,含轻微毒性,故造出的纸具有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的特性,是一种印刷保存性文献的理想用纸。
 
  1979年德格印经院恢复印刷业务后,由于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当地造纸、制墨早已停止,所以,改用了成都墨汁和雅安纸。
 
  印刷工艺流程
 
  德格印经院的印刷工艺大体可分裁纸、颜料加工、印刷、装订四个流程。又可细分裁纸、泡纸、兑墨、研磨、兑制朱砂、取版、印刷、晾晒、洗版、归库、分贝、校对、装订、打磨、刷色边、包装等十余道工序。上述工序既是流水作业,又相互交叉,有条不紊。印经院的整个印刷业务由管家负责发放印刷原材料、下达印刷指标和验收等工作。下设磨墨、印刷,裁纸装订三个大组,大组组长向管家负责,大组以下视其情况分设若干小组。
 
  颜料加工组主要是调兑烟墨,研磨、调兑朱砂两种颜料,并及时供应印刷组的需要。调兑烟墨较为简单,只需要在盛放干燥烟墨粉的容器中加入适量比例的水,然后缓慢加以搅拌均匀即可。而印刷《甘珠尔》、《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等特殊文献则不同,需要朱砂颜料,研磨朱砂的时间相当长,要求也高。德格土司时期,朱砂主要来源于印度和西藏,现在主要从内地进货。裁纸装订组主要完成裁纸、数页分拣、装订、打磨、刷色边、包装等工序。裁纸工人当天收工以前,必须将次日所需的各种规格的用纸截出来,供印刷工在收班前,将次日用纸在水中进行短暂浸泡,而经过一夜存放,纸张回润,便于印刷和吸墨均匀。印刷完毕后的文献经过验收合格并晾干,由装订组先对号进行分拣,检索无误后,再装订成册。藏文书籍均为散页式,装订较为简单又极具特色,为便于打磨和刷色边等工序有效进行,装订工在印张四角打孔,然后用牦牛编织的细牛毛绳穿扎、对齐,再由打磨工上架(专门供打磨用的平置式书架),加楔压紧,先用粗刮刀不断推拉,刮去超过书架边缘的多余毛边,基本刮平后,再用细刮刀打磨,直到书边完全平整为止。然后刷上一道红色边,待晾干后,松架将书取下,并按藏族传统方式进行包装。
 
  印刷是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工人负荷较重、工序相对较多的关键部分。德格土司时期,按规定3人为一个印刷小组,每个小组一天要完成700页的工作量,工序包括出版和收版、印刷、晾晒等。一个小组有一人专门负责到印版库提取印版,供组内负责印刷的人使用。用完后,由专门的洗版工在木质入水槽内清洗,洗完后放置在楼顶晾晒。待印版干后再涂上酥油送至印版库交管理人员验收上架。而印刷工作则由两人合作在一个工作面上进行,一高一矮,相对而坐,印版就放置在两人之间斜躺板上。高坐的人负责接纸并准确固定印版与印纸之间的一拓面,以及在印版上滚墨,矮坐的人则一边递纸,一边持卷布干滚筒自上而下双手推过,迅速扬起已印的书页放置一旁,如此周而复始。待印完当天规定的印数后,再将印版翻面进行印刷。此外,印刷工还要负责将其印好的书页搬至晾房悬挂在绳索上晾干,晾干后的书页要交管理人员验收,如发现有墨色不匀或字迹不清的书页,则必须重新补印。
 
  1979年以后至今,德格印经院的印刷生产工艺流程除使用成品墨汁不再兑墨以外,其他工序依然照旧。
 
关键词: 印版制作 制墨 德格印经院的印版制作、制墨、造纸技术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