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户外广告之二维码迷思

  • 发布日期:2013-07-22 浏览次数767
  说起现如今,大街小巷,无孔不入的方块格子,您一定知道我指的是二维码,这个多说几遍都让人觉得腻的词儿,商家们却玩儿得不亦乐乎,但他们真的把二维码玩儿转儿了吗?我看未必见得。
 
  现在我们看到的户外平面广告,凡是有更新的,绝对是有附二维码的,让人觉得这小家伙都快成邮戳了,更是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不在自家广告上印二维码就属于被行业out了,但殊不知,这样流水线下出来的二维码体验已不知不觉中被消费者out了。
 
  户外二维码微诊断1:
 
  用户体验不及格
 
  现在二维码的普及度不在话下,连阿姨妈妈都撼动了,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其提出了抱怨。
 
  以上广告中的二维码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具可扫性嘛!
 
  很多地铁灯箱广告是隔着站台设立的,近看也许有手掌大,但如今这4、5米的距离,再加上地铁内灯光或玻璃的各种反光等外来因素,致使许多有心想扫的消费者都最终无力地表示,根本扫不到。而有些路边大厦墙外的户外广告也同样不顾及用户的感受,巨大的二维码气势是有了,扫起来还得用户自己摸索角度。
 
  在此,不得不感叹句:平面设计师们缺乏生活常识呀。商家们对二维码的几近滥用,让人有种为了加二维码而加二维码的感觉,而忽略了二维码真正诞生的价值。除了难扫的问题,还有一些受众表示二维码加得很没有美感,破坏了整体设计,显得格格不如。关于这点,奥利奥倒是做出了创新。将二维码融入产品,即醒目,又无违和感,且也符合奥利奥趣味的营销理念。
 
  户外二维码微诊断2:
 
  缺乏扫码激励措施
 
  不过是一张内容平铺直叙的平面广告,也许连看都懒得看一眼,往常已经是被动地在接受信息了,凭什么你加了个二维码行人就要多看几眼,甚至为你在无wifi的环境下掏出手机浪费流量费呢?
 
  这是广告主们最为普遍的迷思,对二维码近乎盲目的崇拜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们干着烧钱的事儿。想实现户外广告社交互动化的美好设想却败在了一厢情愿的起跑线上,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出了创意上,关于这方面,国内设计师们还是要想海外的设计取取经。
 
  以上为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做的一个二维码营销案例,即在模特胸前或臀部覆盖上二维码,并配以"Re-veal Lily's secret "(揭开lily的秘密)的诱惑文案,这无疑引发路人驻足观赏,甚至好奇会致使他们举起手机扫面其上的二维码,届时无遮挡的图片就会出现在他们的手机屏上,呈现的是维多利亚的内衣产品,正如其文案所说“sexer than skin”(比肌肤更性感)。
 
  其本质其实是美色营销,不过是借助了二维码的新形势。简单的画面配以简略的文案,效果却比许多堆砌海量信息的广告内容要来得吸引人。
 
  以上是韩国某家肌肤护理机构的创意候车亭广告,乍看没什么特别,二维码呢?那些你眼中的痘痘即是!扫一扫,即可进入其官网,了解详情,在线注册、预约等,实现互动体验,并且有望把他们的消费者引入店内体验,实现o2o营销。
 
  户外二维码微建议:
 
  二维码其实早些年就出现,只是近半年才在国内风靡,但其实说穿了,它只是长得科技了点,再说扫码也不是扫码新鲜事儿,超市的条形码没扫过吗?他们相同之处都是蕴含信息,而不同之处在于二维码作为一个网址链接更像是一个通道入口,一个将品牌与消费者联通的纽带。
 
  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最基本的即二维码的可扫性,二维码作为网址的替代品,本来就是便于登陆,免去消费者输网址的麻烦步骤,若在扫码环节就困难重重,那也就违背其存在的意义了,所以商家们注意下二维码的尺寸和位置吧,不要使其沦为摆设,扫码无门。
 
  其二,要解决二维码同质化的问题,大家都挂个二维码,不代表大家都会被扫描,如何脱颖而出也值得思考,结合品牌理念的设计有助于加深品牌印象,同时好的用户体验也提升了品牌形象。
 
  二维码的出现是为了便利消费者,但请商家们不要为了便利自己,草率地对待二维码。
 
 
关键词: 户外广告 二维码 户外媒体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