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产反光材料的发展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2  来源:广告材料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1285
一、反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1950年,美国华裔科学家董棋芳博士研发出定向玻璃微珠,随后又研制出反光布等系列反光材料,1968年,美国ROWLAND兄弟发明并注册微棱镜逆反射技术。反光膜产品是由美国3M公司率先开发成功的,到目前仅有美国、日本、中国、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反光膜已经在发达国家长期使用,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和卓越的社会经济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和接受。同样,这也引起了我国光学界和交通安全领域许多科技工作者的充分关注。七十年代,中国计量科学院光学处杨永刚老师,将定向反光膜性能的结构原理、光学特点、性能测试等技术文献介绍到国内,随后许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继投入了对反光膜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如,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学所等科研单位均组织专家和专项经费,成立了攻关小组,进行了立项研究。这些早期的专家和研究工作人员在反光材料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基本上摸索出了反光材料
  微珠透反射原理图基本的生产工艺原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化工等基础工业的薄弱,专用的涂料、玻璃微珠等原材料无从解决,而且又没有定型的生产设备,在一定条件上限制了反光材料的工业化过进程。八十年代,以浙江台州反光材料公司为主开始研制高折射率玻璃微珠,逐步解决了研发反光膜最重要的一种原材料,为我国反光材料国产化的奠定了基础。之后九O年代国内在微珠透境型的反光材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研制出了广告级反光膜、工程级反光膜、高强级反光膜等微珠内藏型反光材料,同时反光布、反光皮革、反光熔断、反光热贴膜也相继推出,到二十世纪九O年代未玻璃微珠型产品在我国基本成熟,在这个产业也形成像华日升、道明、晶丽等比较有规模的企业。然而在另一种类型的反光材料即微棱镜的反光材料我国还刚刚处在起步阶段,到二十一世纪初O二年左右才由福建晋江几个做鞋材企业在误打误撞中研制了出微棱镜中的民用产品反光晶格片,经过几年的演化虽然在产品的质量上有所提高,但还停留最原始的生产方式间歇式生产方式,世界上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基本上实行连续式生产的。还有一个就是核心的技术就原始模具的研发,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虽然在核心技术开发没有取得多少进步,但却由新力元等几个厂家先后推出一种新的形式产品——反光喷绘布,反光喷绘布的推出将反光材料又开发了一个新市场——广告市场。
 
二、反光材料在交通标识领域及民用领域应用
    我国反光材料在标识业的应用始于80年初,此后随着我国反光材料的产业的发展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公安交通、交通监理、消防、铁路、煤矿等部门,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劳动防护用品及民用产品等领域开始广泛使用。
    90年代之后,国内反光材民用料市场开始步入正轨,产品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专业也越分越细,相关部门对不同用途的反光材料分别制定了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例如:国家职业标准EN-47l(高可视性警示服),《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等。欧美等西方发达的国家还将反光材料的规范使用作为保险赔偿的重要依据之一,并用法规或鼓励形式,规定或宣传使用反光材料,如在雨、雾、雪、夜等视线辨别能力差的环境下,老人、儿童外出,必须佩带或穿着具有反光材料的标志或服装。
    民用反光材料主要是反光布、反光晶格片、反光喷绘布等,生产反光布的国内比较著名的厂家有道明、星华、夜视丽等。
 
  产业用反光材料主要是指五个级别的各种反光膜,钻石级反光膜、高强级反光膜、工程级反光膜、广告级反光膜及车牌级反光膜等。主要用于制作的各种反光标志标牌、车辆号牌、安全设施等,在白天以其鲜艳的色彩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其明亮的反光效果可以有效地增强人的识别能力,看清目标,引起警觉,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成为道路交通不可缺少的安全卫士,有着明显的的社会效益。
    随时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道路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公路里程的迅速增加,公路交通工程的高速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的环境的和美化成为要素,全方位、全立交的城市道路越来越多,同时,各种车辆的拥有量越来越大,交通繁荣程度与日俱增,随之而来,交通管理、交通安全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交通管理,确保交通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的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而增加交通标志、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车辆标识、指示标志的设置是交通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
    国外一项数字表明,交通及道路标志与事故的相关概率为70%,鲜明完整的交通及道路标志给司机和行人以良好的条件反射,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和提高行车效率。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夜间发生交通事故共计81562起,死亡2535人,占全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8.3%。无照明条件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