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项目实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8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63
    商务部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项目实施情况总结》的通知,现将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为加强茧丝绸行业的基础性科研与开发,促进茧丝绸行业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自1998年起截至目前,在各地和有关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和有关部门共同评审,并报请国务院批准,下达了五批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发展性项目,共计410项,总资助金额2.0777亿元。这五批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的广泛应用,直接带动了茧丝绸行业技术进步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蚕茧生产区域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的进程,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拓展了茧丝绸产品的贸易平台。基金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和加强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快我国茧丝绸业贸工农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一体化改革,提高行业运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丝绸强国”战略,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

    根据《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基金项目围绕体现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强化产业基础建设和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内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扶优扶强、集中支持;以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创新的原则,突出桑蚕品种改良、蚕茧基地和农业基础体系建设、高新技术应用与提升产品竞争力、国内外市场开拓与行业公共平台发展、新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等主线,安排农业项目238项、资金10398万元,占项目总数的58%、资金总数的50%;工业项目98项、资金4559万元,占项目总数的24%、资金总数的22%;贸易及公共平台建设项目74项、资金5820万元,占项目总数的18%、资金总数的28%。项目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

    (一)夯实蚕业基础,巩固国际主导地位

    抓好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适应新一轮产业升级以及农业经济区域结构调整,本着巩固提高老区、择优发展新区,重点带动中西部蚕业发展,通过基金项目重点支持了一批优质蚕茧基地的建设,涉及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江西、湖北、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新疆、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市),这些基地在深化蚕茧收购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推进蚕茧生产的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重视科学研究,加快新品种选育。为解决农业基础薄弱问题,提高科技水平,增加技术储备,增强创新能力,选择了一批对蚕茧生产、行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前瞻性、公益性的课题研究攻关,主要包括蚕桑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蚕的基因组学与高新技术应用、先进养蚕技术与装备、“东桑西移”关键技术等。在发掘和妥善保存我国特有丰富的蚕、桑种质资源基础上,育成了一批适合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中西部新蚕区使用的蚕桑新品种,显示出产量、质量、效益“三提高”的明显效应。

    推广先进技术,构建质标体系。通过微粒子病检疫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支持蚕业质量标准体系与蚕种质检机构建设,以及小蚕共育、方格蔟上蔟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使养蚕发病损失率由10%以上遏制到5%左右。基金支持了农业部蚕桑质检中心和浙、苏、鲁、粤、川、桂等省级蚕种质检机构的建设,并连续六年开展全国蚕种质量的抽查。综合应用这些先进适用技术,使我国的生丝等级在较短的时间内由2A50提高到3A50以上,优质生丝产品已能与以日本、巴西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水平抗衡。

    (二)提高工业科技水平,加快产业提升

    丝绸新材料及其产业化开发,丰富了花色品种。加快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含丝复合纤维和新合纤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实现丝绸材料的系列化和多元化。几年中,推出了各类含丝复合纤维、细旦、粗旦、天然彩色茧丝、JC蚕蛹蛋白纤维、特种蚕茧纤维等新型丝类产品,以及超薄、重磅、阔幅、功能性等丝绸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愈百种。一些优秀新产品在保持真丝纤维优良风格和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服用性能,赋予吸湿排汗、抗菌防臭、抗紫外线、保暖、保健等功能性,并结合设计创新和工艺与设备创新,丰富了花色品种,增加了产品系列,提高了产品档次。特别是弹力面料产品,加工技术日趋成熟,至今已发展成为丝绸产品中的新兴门类,在行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中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化应用,提高了丝绸工业的科技含量。基金项目推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丝绸产业,在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方面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产品品质,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二是提高加工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和简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