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台湾印染如何面对内忧外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8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82
   我国台湾省的印染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体系,多年来,台湾省印染业凭借其企业的灵活度,控制成本的能力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世界印染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台湾的印染业呈现出一些新困难,引发了业内的忧虑。
  成本飙升优势减弱
  从经营上来看,台湾染整业经营艰辛,主要在于近年来岛内外经营环境的改变。尤以岛内环保管制标准日益严格,使得染整业环保改善成本负荷愈来愈高,直接影响到整体染整业的竞争力。例如排水标准的实施,使得部分业者无法经营而停业或外移。
  艰难的经营环境加上大陆同行的竞争,使得台湾染整业雪上加霜,目前国际大宗的染整订单都移转到中国大陆或东南亚地区,大陆加工业成本便宜,原料价格低廉,单以燃料费用来看,台湾是以重油为主,大陆以煤炭为主,以前台湾重油每公升的价格为台币4千多元,现在涨到8千多元,染一码布的成本高达人民币1.5~3元,而烧煤的成本只有几毛钱。
  因此台湾省染整业接单转向少量多样化、附加价值高的产品,这一趋势也符合台湾染整业多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台湾省差别化纤维的优势,也给台湾省染整业增加了竞争能力,在化纤的变化、混纺和交织等技术方面,大陆目前还赶不上台湾。
  企业外移问题多多
  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对台湾省染整业的冲击应不大,因为台湾省染整业已转型生产差异化、附加价值高的产品。目前染整企业外移率约15%,厂商外移地区大多为大陆及越南。但是外移企业在印染技术上对色率的问题令业者很头痛,因为客户的产品还要与相关附属品搭配,客户会要求染整厂打出与样本一模一样的颜色。以长短纤交纤的纺品为例,对色率相当困难,即使染整厂克服种种困难,将长短纤纺品颜色尽力染成一致,客户也不一定认同,仍然必须重新修色。加上目前染整业尚无客观而共同的对色标准,每个客户对颜色的接受度、允差范围大不相同,造成染整业者重修率太高,成本相对增加。
  染整业可说是纺织产业最辛苦的一环,纺品从纺纱、织布,往往到染整时才发现纺纱或织布阶段产生的瑕疵,导致纺品染整时产生许多问题,责任归属难以分清。染整业在长纤纺织品的重修率约在5%,而短纤纺织品的重修率约在15%。
  目前虽然有D65标准光源可做为对色依据,但是因为有些客户不认同上述对色方法,常在不同光源下对色,造成认同差异。在没有公认客观的对色标准之下,常遇到客户因市场商品的销售景气不佳,或本身产品有缺失时,蓄意找理由,不愿交货或以折价付款,使染整厂商往往有苦难言、无计可施。  人才稀缺难以为继
  人才问题令台湾省印染业感到危机的逼近。由于台湾电子、资讯产业当红,加上染整业工作需在高温等严峻环境下进行,相形之下无法吸引青年学子。为了使纺织相关科系的在校生毕业后投入纺织染整业,丝绸印染公会向学术单位求援,协助企业培训应届毕业生作为人才储备。
  虽然企业有心培植人才,但是学生报名参加此项人才培训计划时有100多人,到培训单位报到时剩下30多个人,正式上班时只有5~6个人,现在留在业内的只剩1~2个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印染业有关人士建议,通过向就读纺织专业科系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同时约定受领奖学金的学生,毕业后必需先至纺织相关公司就职一定时间,以促使更多人才投入纺织产业。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印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