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要闻 » 正文

Web2.0照耀中国一年大事记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03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54
-->

      尚进/三联生活周刊

  一年前,当一群随口不离Web2.0的新互联网布道者站在我们面前时,所有人都被这个Web2.0概念镇住。对于饱受张朝阳式挟持尼古拉·庞帝互联网革命理论灌输的中国网民而言,Web2.0似乎给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姿态,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商业语境,也不同于早年互联网革命布道者口吻的东西。而Web2.0概念在过去一年内被追捧,不仅带动了新一轮互联网创业热,更让风险投资趋之若鹜。方兴东的博客中国首当其冲就拿到了1000万美元,此后奇虎融资2000万美元,千橡拿到4800万美元,土豆融资850万美元,类似的冠以Web2.0概念拿到风险投资的消息,已经不再有任何刺激性。这样的景象让错过7年前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狂潮的很多人摩拳擦掌,下海试水者中不仅有笃信互联网改变生活的技术主义者,更包括贪迷互联网能够迅速创造财富的投机分子们。

  什么是Web2.0,这是一年来很多人都在争论的话题,六度空间理论、去中心化理念、长尾理论,这些基于社会学基础的互联网原理被推崇备至。在中国互联网理论界看来,如何定义Web2.0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低下头搞开发和找投资,把任何新模式和探索都留给美国人就可以了,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本地化的模仿。这种1999年中国互联网大跃进时代的观念依旧盛行,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奥莱理对Web2.0的看法经常被国内Web2.0参与者拿来说服别人,所有笃信Web2.0要革命的人都念念有词地说:“网络的智能化与社会化带来了新一轮互联网思维模式的根本转变,源自于用户贡献的网络效应是Web2.0时代中统治市场的关键。”

  当新浪在2005年底推行博客时,公开名称是新浪Blog bate 2.0,陈彤根本没指望会出现徐静蕾这样的博客典型,但是2.0、bate,这些典型的Web2.0符号,暗示着新浪对Web2.0外在气质的临摹。这种临摹随着博客概念的大众化,几个月内就深入到中国经济社会的毛细血管,我们毫不费力就可以找到冠以2.0的运动鞋、手机和笔记本书包。这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先锋人士对新潮追求最容易体现在词汇上,一本本扒自博客的新书被摆在了书店的随笔货架上,年轻文艺女青年们不再让前辈给列书单,而是直接伸手要RSS列表。

  谁是中国2005年最酷的Web2.0网站,这曾经是2006年春节前后,互联网评论圈内最热门的话题。每个人都试图通过自己的博客来发表点意见,一些模仿硅谷纪事口吻的国内互联网评论人在博客们上玩起了推荐,每个人都会推荐出5个最酷Web 2.0国内网站,豆瓣网、大众点评网、土豆网等一些知名国内Web2.0网站的名字被点到多次。当很多人还犹豫推荐哪5个最酷Web2.0网站时,3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与IDG风险投资出乎意料地共同发布了一份“中国互联网Web2.0百强名单”,突然让所有人意识到贴着Web2.0标签的网站正在急速膨胀。

  VeryCD的掌门人黄一孟第一个跳出来质疑这份百强名单,他在博客上写道:“和大多数技术出身的人一样,其实我到现在都搞不清Web2.0,为啥有些人撞破头皮要给自己或别人标上2.0标签,有些人却对2.0破口大骂。也许2.0没啥不好,只不过现在这个字眼,俗了。”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敲入Web2.0,中文搜索最多的结果都会指向猫扑和奇虎,两个以论坛模式自称Web2.0的公司,不仅在这一年时间内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更试图抢占Web2.0人流量上的绝对话语权。对此甚至有人写出上联“打虎者骑虎,不扑猪狗者扑猫”,至今也没有人对出下联拿到5万元的悬赏,可这两个网站背后的真正老板陈一舟和周鸿一,却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典型人物,一位把Chinaren卖给了搜狐,另一位把3721卖给了雅虎,都拿到了数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却似乎并不满足,没有亲自登顶纳斯达克看似成了遗憾。直接让他俩成为中国Web2.0浪潮中不得不提及的人物,一位大肆收购中小论坛,另一位在几乎所有Web2.0的技术领域都埋下自己的种子。

  美国《商业周刊》可以说是Web 2.0最热衷的媒体追捧者,在其名为《IN》的季刊中大谈创新经济的必要性,更在6月5日的杂志上写道:“Web 2.0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用户的生活,也许它还将给商业世界带来一场变革。”但同时,这本杂志也时不时评论一下Web 2.0的新互联网泡沫迹象,在5月25日的杂志上,《商业周刊》的编辑们整版引用Flickr联合创始人卡特丽娜·菲克的一篇名为《现在不适合开公司》的博客文章,来为全球Web 2.0过热做注脚。卡特丽娜·菲克认为,很多所谓的Web 2.0公司都仅仅是功能,而称不上公司,现在的情景仿佛回到了1998年。其实《商业周刊》这种既热捧Web 2.0,又泼凉水的态度,充分影射出目前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