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评委会谢绝媒体采访“茅盾文学奖”要赚吆喝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6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67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揭晓在即,历时近两年,已经进入终评阶段的26部长篇著作究竟谁能胜出,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为了获取第一手消息,记者昨日找到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按照事先约定,记者将采访提纲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陈主席,没料到,几个小时后,所有的问题都被弹了回来,不予回答   陈建功给出的理由是,许多记者采访,都歪曲了他们的本意,所以,评委会对外采取的态度是,不接受媒体采访。宁可不宣传,也不错误宣传。     如今,国内这个榜那个榜的文学颁奖越来越多,宣传攻势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但作为国内级别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却如此低调?究竟,这样一个文学大奖,要不要赚取吆喝?     吆喝多并不一定赚眼球     张新颖(复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这个奖宣传得多也好,少也好,我认为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奖能够让大家都来关心得奖作品。     茅盾文学奖已经很多届了,一直以来我就没有刻意去关注过它。我觉得这里面有评的问题,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看到特别好的东西被评出来。有时连作者的名字都没有听到过,更不要说作品了。我不是说茅盾文学奖这么多年来没有评出过好作品,确实有过好作品,但是,总体上不让人振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该奖的初选名单,感觉是我并不振奋,没有出现眼前一亮的感觉。     我不认为茅盾文学奖如果多吆喝了,就能获得更多的眼球。其实大部分读者并不关心一个奖的级别,而是关心作品本身。一个奖的权威性没法靠外界的标准来获得和维持。    没有任何奖可以透明     孙顺林(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室主任):目前社会上文学类的奖项很多,但对我们出版社而言,最权威的还是茅盾文学奖。我们对这个奖还是很关注的,因为这么重要的奖,评出来后很大程度上会刺激书的销售。比如阿来的《尘埃落定》,之前曾销售了50、60万本,但获奖后,两个月内就销售了11万本。茅盾文学奖的品牌效应对市场而言还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媒体也有很多评论,说茅盾文学奖不透明,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奖是透明的,就连奥斯卡这样的大奖也要到最后一刻才能揭晓。我们出版社的书如果得了奖,一般是提前1-2天知道。评委会这么做,是怕公开后影响评奖的公正性,这我可以理解。当然,由于中国的特殊性,评委们会碰到什么事情而导致评奖延期,这也是有的。     从出版社方面来说,我们把我们出版社所有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书(至今为止11本)都编入了一个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此外,还有11本不是我们出版社的获奖书目,我们拿到了有限版权,将它们都编入了一套全本丛书中来。一旦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结果揭晓,我们还是会同以前一样操作。    得奖只是媒体的话题     叶兆言(作家):它的结果出来了,我自然会知道。所以,吆喝也好,不吆喝也好,我都不关心。其实,任何一个奖都有它自己的眼光和标准,不用太当真。对于我而言,写作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得奖。奖嘛,就是那几个人弄的东西,如果媒体不来找我来谈,它就根本不是个事儿。得奖只是媒体的话题。我写东西,最希望大家关注作品。     文学奖只是圈内自娱自乐     毕飞宇(作家):我一直在埋头写自己的长篇,对于外界的事关注得很少。我认为,文学奖绝对是一件圈内的事,是作家们自娱自乐的事情,与大众没什么关系。作为公众一员,不但我自己很少关注,在我的周围,也很少有人跟我提到过这个奖。文学到了今天,无论是创作,阅读还是评奖,都不再是社会极力关注的话题,我觉得这很好。我不认为文学奖需要靠大力宣传去让大家知道。     说到文学奖的透明度,当然,我觉得确实需要提高。但我不知道茅盾文学奖具体是如何操作的,没法提出任何建议。至于这个奖项的权威性,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一个文学奖拥有权威。在目前的文学语境下,哪里还有什么权威?但最大的好处是,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揣着一把尺子,不再有唯一的、板着面孔的尺子来谈文学,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记者徐颖 实习生朱美虹)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