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经新闻 » 正文

高管空降猜想:柯达与乐凯携手印刷领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1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1049
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Perez)关于“公司将在中国招聘更多强有力的当地人担任高管”的余音尚未落下,1月9日,中国印刷界泰斗沈海祥在柯达中国办公地点北京嘉里中心与柯达公司签下合同,担任柯达图文影像集团(GCG)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这份合同让1945年出生,刚刚从中国印刷集团总裁职位退下来的沈海祥来不及喘口气就重新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根据柯达公司的安排,协议的第二天,沈海祥就开始了“柯达全国之旅”——前往柯达在国内的所有工厂、研发机构,迅速熟悉环境。按照柯达公关经理田耕的估算,“这个行程不是一两天甚至一两星期就能结束的”。

  柯达已经表现出对沈海祥加盟并立马上岗的急切,或许因为有迫切的任务在等待着他。

  1月6日,柯达图文影像领域并购的5家公司的北京
办公室统一搬迁,目的地相同——柯达中国办公地点嘉里中心。搬家仅花了一天时间,但沈海祥的任务,领导同一天特意从图文影像集团剥离出来的中国军团,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强有力的当地人”

  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总裁叶莺女士以辛弃疾名句“众里寻他千
百度”来形容沈海祥的加盟。
  柯达并不是第一家邀请沈海祥加盟的公司,在此之前,他的身份为中国印刷集团总裁,并担任该集团旗下若干合资企业的董事长。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在征得国资委主要领导和中国印刷集团现任领导同意之后,才加盟柯达。

  像大多数欧美公司一样,这家总部位于纽约州罗彻斯特的公司逐渐意识到自己正在远离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作为这种尴尬局面的应对措施,2004年6月新上任的总裁兼
CEO彭安东宣布将在中国招聘更多“强有力的当地人”担任高管。

  “现在我们的几大业务,比如医疗影像、数码影像部门的负责人都是中国人。”田耕强调。

  上任一年多的彭安东已大幅度削减柯达在美国的制造业务,并宣布了一个解雇25000雇员的计划。而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

  这是一个聪明的决策。由于低估了中国消费者对数码摄影的适应速度,使它丧失了与对手
索尼和佳能争食的最好机会。根据IDG的数据,2004年,在数码相机领域柯达远远落在了日本公司索尼、佳能的后面。

  2003年,这家美国公司成功实现对中国最大胶片生产企业乐凯的合资,柯达提供了约一亿美元和技术支持,柯达原本希望,中国等亚洲市场在胶片行业的需求将在欧美顾客更快转向数码相机时,减轻公司失去这块高利润业务的冲击。

  时不我待,现在,柯达越来越发现“我们的大多数客户将不再位于西方,而是在亚洲”。彭安东自接替邓凯达(Daniel Carp)后首次接受采访时声称,“如果你想在电子消费品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你得在亚洲开展大量业务。”

  开展亚洲业务最好的办法是
本土化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