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要闻 » 正文

攻击性广告可能让公司自食苦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827

张忠告诫Cingular Wireless和Verizon Wireless公司,以及类似的任何一家利用广告攻击竞争对手的公司,他们非但不能拉拢对方的顾客,反而可能自食苦果。 

  张忠是沃顿商学院的营销学教授,他发现攻击性广告———这种各大啤酒商,尤其是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以及米勒公司(Miller),扬名业界的宣传比拼手段———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这些广告非但不能招徕顾客,反而可能让消费者对同类产品中的所有品牌都丧失热情。这样一来,各公司就要以降价来吸引消费者,每个公司的利润便会因此而减少。“攻击性广告是市场成熟的一个特征,它的目的是改变消费者的偏好,使之倾向于广告投放商的产品,但它并不能扩大一类产品的整体需求。”张忠如是认为。

  而这正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无线运营商Cingular和Verizon公司采用的广告策略。例如,一年半以前,Cingular做了一个广告,把自己的服务和Verizon的服务罗列在一起,逐一比较孰优孰劣。当时,Cingular还为此举进行辩护,称自己乃是在回应Verizon此前不实之辞的挑衅。“对于同类产品而言,最好的广告是各商家都只谈各自的优点”,Cingular的首席营销官马克·乐法表示,“但是,当我们的竞争对手打出误导消费者的广告时,我们肯定会站出来澄清自己。”最近,两家无线运营商都开始夸耀自己的网络质量。Verizon宣称自己的网络是“全美国最可靠的”,而Cingular则强调自己的网络“掉话率最低”。 

  张忠与沃顿同事约什和瑞居以及纽约大学的陈玉新(音译)共同进行的研究表明,任何想要借广告打压对手的公司都应当慎之又慎。“在过去,普遍的看法是,加大广告力度有益无害,最差也就是广告投入打了水漂而已,”张忠指出,“而我们的研究则看得更远,‘加剧价格竞争’也可能是后果之一。”如果成本没有相应下降,那么降低价格就会导致利润减少。

  该研究解释说,广告业的传统看法认为:“消费者在广告的密集轰炸之下,对他们选择的商家极为信任,以至于成了它们的铁杆顾客。”毫无疑问,有时情况的确是这样。但是也有的时候,“同类产品的两家商家对消费者的广告攻势太猛,产品优势宣传过多,让消费者反而对选购哪家的产品持无所谓的态度了。” 

  张忠认为,通常人们认为,此类竞赛中总会有一方胜出。然而,如果双方势均力敌,比赛就可能以平局告终,双方拼尽全力也无法拉对方过界。广告竞争也是同样的道理。竞争双方争相往广告里投钱,但结果谁也占不到上风。

  攻击性广告效果实验

  这四位学者创造了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演示攻击性广告可能以何种方式,挫伤消费者的品牌热情,并由此让各商家陷入价格战的不利局面。他们的模型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论:昂贵的广告,有时候会有助于那些禁不住采用攻击性广告的公司。他们的论文阐释说,“结果显示,广告的单位成本越高,广告的平衡程度就越低,从而使得竞争公司获得更高的利润。” 

  换言之,昂贵的广告能降低公司投放广告的热情,并由此使消费者对品牌的淡漠感增加。他们的研究表明:“在那些广告已经挫伤了消费者的品牌热情的市场中,公司可能更想增加广告开支,而不是力图减少。 ”

  这几位研究者在一次与大学生进行的模拟试验中,测试了他们的模型。他们让学生观看五组公司的一系列攻击性广告,涉及的产品大到德国汽车,小到牙膏等。每一类产品中至少有两个主要竞争者投放了攻击性广告。

  在学生观看这些广告之前,研究者先记录下他们对每家公司的印象。他们赋予同类产品的两个竞争者总共100分的分值,然后要求学生对它们进行打分。在这种安排下,一个对品牌完全无所谓的学生会给两家公司各打50分。观看广告之后,学生们被要求对各公司重新打分。 

  在汽车、牙膏、快递服务以及信用卡这四类产品中,学生观看广告后对品牌的无所谓程度都有所上升。只有在电池这类产品中,学生变得更具有倾向性。

  张忠认为,一个公司在进行攻击性的广告活动之前,应当对这些因素逐一进行调查。此外,广告公司也应当考虑对一些客户进行引导,使之打消投放攻击性广告的念头,或者至少敦促他们在选用这样的广告之前,先对自身的产品类别进行彻底调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力图打压竞争对手。广告还可以分为两类:信息型广告及补足型广告。信息型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益处进行解释。它最适用于新产品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产品,消费者可从广告中获取产品信息。张忠认为,联邦快递早些年的广告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它着重强调了其快递服务的可靠性。张忠表示,这种广告的结果就是,消费者至今仍将这一品牌与可靠性联系在一起。

  补足型广告“让消费者在使用某种产品时自我感觉良好,并乐意为之掏更多的钱”,张忠在论文中这样写道。它们为某一产品戴上迷人的光环(想想万宝路广告中的男人吧)或者将其与某个明星扯上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