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中国广告业如何应对外资并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72

全面开放之后的中国广告市场,正在成为跨国集团和海外资本竞相角逐的下一个“主战场”,主要表现为以收购、兼并、控股为主要手段,通过大资本运作进行产业重组和市场垄断。

  中国广告产业如何改变资本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状况,积极应对跨国集团和海外资本的 “挑战”?

  课题组认为,借助优秀国有企业和民族企业的优势资源,充分借鉴韩国模式的经验,用中国企业的发展带动中国广告业发展,再用强势广告业加快推进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民族企业日渐成为广告投放中的主体。一批像“中国移动”、“海尔”、“联想”的品牌正在成为拉动了中国广告业发展的主力。如果中国的这些企业能像韩国三星参股“第一企划”那样,集中广告代理,实现广告资源优化,中国的优秀企业足以孵化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广告公司品牌。

  2005年,中国已经有16家大型企业集团进军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活跃在中国的广告市场上,以他们的实力来看完全有能力打造中国广告产业中的“国际品牌”。

  国外的企业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大型企业集团如果不拥有紧密合作的本土广告企业,在确保自我品牌升值、自我品牌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必将再走很多弯路。

  另外,发挥媒体集团的资源优势,借鉴日本的电通模式,组建大型本土媒体广告集团,形成广告媒体资源的相对垄断,确保中国媒体走上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道路。

  中国媒体刚刚开始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像中央电视台这样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家大型传媒机构,广告经营已经成为实现媒体自我成长的主要来源。实现广告资源与媒体资源的产业联动是保证其快速发展的根本。

  然而,囿于传统政策限制,我们的媒体广告经营目前都是沿用广告公司的媒体代理制,一些广告经营出色的媒体广告业务大部分由广告公司所代理。随着跨国集团超大规模的广告购买公司的出现,媒体代理和购买环境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我们的媒体和媒体主管部门都应当注意跨国公司的发展动向,当媒介购买公司依靠资本运作手段借助跨国集团的发展实力,规模日益庞大和集中时,我们的媒介却还依然处于个体分散、过度依赖的发展模式,市场“博弈”中强势与弱势的地位就会被改变。

  所以,一批优秀的有能力的媒体集团应借鉴日本电通的发展经验,组建大型的包括本土媒介购买公司业务在内的广告传播集团,并行发展广告、传媒产业,以改变媒介集中购买领域外资独大的局面。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