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服装出口之总成本优先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8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472
    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加入WTO后,我国服装企业迎来更为有利的出口环境,使我国的服装加工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据中国服装协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服装行业完成服装总产量98.43亿件,全行业实际完成梭织服装产量136亿件,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另一份数据(见下图)还表明,按服装生产数量和出口创收额来排名,中国是全球双料冠军。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服装行业在世界纺织品贸易格局中地位显要,出口前景一片大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服装出口国,我国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因素上。在这方面,我们的产品在国际范围内欠缺的根源是----生产总成本的领先优势。因此,我们的企业应该统筹规划,选择接近“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运作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第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优势明显。以服装出口最多的广东省为例,在一般服装企业的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也就是在800元左右,与3年前的变化不大。从国内发展来看,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充足,估计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支出增长不会太大。

  第二,在原材料的供给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棉花产量基本上能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但世界主要产棉国的减产造成了国际棉花价格上升的压力,这对我国棉纺织产品的出口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我国进口澳毛价格的上涨,又带动了国产羊毛价格的上升。此外,由于美伊战争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这对石油的下游产业—— 化纤的生产也势必造成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原材料上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可言。

  第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服装进口国开始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绿色环保壁垒等措施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如土耳其对我国部分纺织品征收反倾销税,印尼对我国生丝设置了最低限价,为应对欧盟对偶氮染料的禁用令,我国的一些主要纺织印染企业被迫使用德国拜耳和瑞士汽巴、山德士等公司生产的进口染料,这些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生产企业成本的提高。

  因此,企业如果选择以进一步扩大出口作为其未来发展战略的话,上述的各种问题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企业只有在劳动力价格、原材料成本、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对应各种非关税壁垒的措施等方面具有实质性的优势的时候,这种战略才可以得以顺利实施,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现在已是04年的尾声了,后配额时代也即将结束,明年开始,纺织服装业将是一副全新的竞争景象。“适者生存、强者胜”,成本直接与利润挂钩,“降低成本”是任何一家企业至始至终的策略之一,在05年的新形式下,这一总成本优先战略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了。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印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