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化纤与纺织品嫁接高新论坛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8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801
  2004年11月16日,在太湖之滨,2004中国(苏州)化纤与纺织品嫁接高新论坛如期举行。200多位与会人员中,除了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之外,其余的参会代表大都来自化纤生产、织造、印染、面料等相关企业。会期很短,只有两天,然而,一条曾经割裂、无形的产业链变得有形并紧密相连,而一批引领纤维革命潮流,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化纤先进水平的新型纤维,又将赋予产业链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化纤--我们这个传统的行业里,产业链的意识正在觉醒。

搭建平台

  这次论坛内容极为丰富,不虚此行是记者和与会人员的共同感受。从宏观的角度,论坛通过精练的主题报告,让与会者对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化纤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行业将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有了全面了解;从专业的角度,论坛从吸湿排汗纤维、PTT纤维、Lyocell纤维、玉米纤维、牛奶纤维、甲壳素纤维等六大领域进行专题论述,使与会者的选择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在此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一场新品、精品荟萃的纤维与面料展示会,让与会者亲身感受到了新型纤维及其制品的高附加值、高品质和高品位。尽管这场展示活动被安排在了晚饭之后的休息时间,但场面依然火热。来自江苏盐城一家化纤织造企业的负责人饶有兴致地说:“以往都是从资料中了解一些有关牛奶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新型纤维的优越性能,从没亲眼见过。这次展示让大家开阔了眼界,让下游织造企业对上游的新产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承办方负责人、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信息中心主任张凌清,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他说,当前化纤工业以及整个纺织工业的发展都需要产业链的整合,需要产业上下游的紧密联系与沟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让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目前而言,这种贯通上下游,让产业链紧密链接的平台还不多见,而这种平台恰恰是当前企业所期待和急需的。为企业搭建这样的平台正是本次论坛举办的目的。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叶永茂高度评价本次论坛,他认为,在世界化纤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纺织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这种链接上下游,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的专业论坛,意义重大,对行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浓缩信息

  大容量、高质量的信息流,在本次论坛几大专题会场迅速传播、流动。“它不加水,是浓缩的。”与会代表们如此生动地形容着。

  在主会场,叶永茂副理事长对国际化纤工业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高度概括:随着科技的发展,化纤新产品不断涌现,纤维性能不断改善,服用纤维正在向差别化、多功能、高度仿真的新合纤方向发展,同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化纤早已冲出传统纺织工业的范畴,正在逐步替代钢铁、五金、木材等传统材料和高性能材料,向更为广阔的应用市场和高技术领域扩展。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在“十五”最后一年和未来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将继续提升常规品种的技术含量,推进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名品化及产品配套开发的一体化,确保我国化纤产品在常规品种的竞争优势。同时,努力开发各类高性能差别化纤维、新型功能性纤维、各类军工特品急需的高技术纤维以及绿色生态可降解纤维,继续追踪国际发展潮流,开发当前急需实现产业化的重点纤维品种,并进一步加强蛋白质纤维的产业化开发工作。

  论坛像一个大课堂,让与会者更清晰地认识了杜邦公司新一代聚酯纤维Sorona、新型环保聚乳酸纤维PLA、Lyocell纤维、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Rich-cel、蛋白质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等新型纤维的个性化性能;更深该地了解了河北保定依棉、新疆富纶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山东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等下游织造企业对新型纤维的使用过程,并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生产经验。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得到一股热潮在涌动,那就是随着后配额时代的临近,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下游纺织企业正在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此为突破,实现新发展,从而稳固市场地位。因此,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能够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的新型纤维的开发与应用。这种热情充斥着会场的每一个角落。尽管目前新型纤维大部分还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但在这种趋势的促使下,在这股热情的催化下,性能优良的新型纤维定会尽快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联手互动

  据记者观察,几乎每一位演讲者结束演讲,走下台的时候,都有不少来自其他企业的代表上前交换名片,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进一步咨询。“我们希望这样的会议多开一些,因为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互动,感受到了真正的市场需求。”企业的感慨发人深省。

  上海中纶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东华大学博士余燕平,与大家交流时谈到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Richcel在国内投产一年多的历程,感触颇多且信心百倍。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