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柔版印刷,包装印刷首选方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20  来源:鹰目网  作者:中国标识网  浏览次数:867
核心提示:柔性版印刷是一种凸版印刷方式,最初被称之为笨胺印刷,起源于二十年代初期的美国,因其使用的苯胺染料油墨有毒,而没有得到发展……
  柔性版印刷是一种凸版印刷方式,最初被称之为笨胺印刷,起源于二十年代初期的美国,因其使用的苯胺染料油墨有毒,而没有得到发展,此后,油墨制造厂开始使用大家公认且可以接受的色料药剂,于1952年在美国第十四届包装研讨会上被更为名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ICPROCESS),在台湾也被翻译为富瑞凸版印刷。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材料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高分子树脂版材和金属陶瓷网纹辊的问世,促使柔性版印刷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印刷方式,特别是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无论是印刷机的制造技术还是柔印的应用技术都代表了柔性版印刷的最高水平。美国国内市场所见到的大部分商品包装几乎都是柔性版印刷产品。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国内柔性版印刷的市场份额在软包装印刷领域占70%;在标签印刷领域占85%;在瓦楞纸印刷领域占98%;在纸盒印刷领域占25%。在欧洲也分别占到了60%、35%、85%和2%。在美国甚至有20%的报纸也是用柔性版印刷的。这些数字足以证明柔性版印刷的生命力。
 
  柔性版印刷与其他印刷方式的区别在于其独有的特征,一是使用柔软的高分子树脂版材,(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Cyrel版)较凹印既降低了制版成本又缩短了制版周期,且由于版材制造水平和制版技术的提高,网线版目前已能达到175线的水平,足以满足一般包装印刷的需要;二是使用网纹辊传墨,由于网纹辊既是墨的传递辊又是墨的计量辊,实现了与凹印一样的短墨路,且能按工艺要求准确供墨,目前采用激光雕刻的金属陶瓷网纹辊已可达到1600线的水平,对于精确控制墨色和墨层厚度提供了有利的手段;三是零压力印刷,既减少了对机械的震动与磨损、减少对版材的磨损,也扩展了印刷介质的范围,特别是有利于柔性材料的印刷。四是窄幅柔性版印刷机还扩充了印刷机的功能,除印刷外可以完成大量印后工艺,使柔性版印刷机成为集印刷、印后加工于一体的生产线。
 
  若将柔印与凹印方式进行比较,所有可以用凹印方式印刷的产品均可以采用柔性版印刷,并能达到或接近凹印的质量水平,而用柔版机可以印刷的柔体材料却不能用凹印替代;另外,就设备投资和使用成本而言,柔性版印刷方式则大大低于凹印方式。无疑,采用柔印方式进行包装印刷生产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明智选择。
 
  柔版印刷虽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但其囿于凸印方式和网纹辊传墨的原因,其高精度网线图像质量仍不能与胶印相比。在高档画册、书刊印刷领域胶印方式无可质疑地优于柔印,但在包装印刷领域则柔性版印刷有着胶印不可比的优势。首先,墨色一致是包装物印刷的最基本要求,而胶印由于有水墨平衡和油墨乳化的问题,因此墨色一致便成了胶印的大难题,而这正是柔印的长处;其次,包装设计有着大量的色块、图标,胶印除了有鬼影的问题外,墨层也不够厚实,遇到大面积的专色色则不得不印两遍甚至三遍,而柔版印刷的墨层厚度却远远超出胶印。再有,包装产品少有正开数的,用对开或四开平台胶印机则每一印要或多或少的出废边,而采用柔性版的轮转方式印刷,则可以将刀口、裁份精确预留到以毫米计算,从而节约大量纸张。另外,用胶印方式印制包装产品,印刷之后尚需上光、模切等印后加工,即需设备又需人工,而用印刷、印后加工一体化的柔印机,则可以一次完成全部工艺,机器一端上纸卷,另一端出产品,既节省了设备投资,又减少了因工序间周转引起的消耗,缩短了生产周期。其效率是胶印无法相比的。还有,柔印印版的耐印率通常可以达到100万至300万次,而胶印印版经过处理也只不过可以印几十万印而已,因此,虽然柔印印制制版费用较高,但版材耐印率也高,对于长版活件而言,单个产品的平均制版成本也就持平了。最后,除纸张外,别的印刷介质不能采用胶印方式,即使纸张也有一定的厚度范围的限制。而在柔印机上,塑料薄膜、金属薄膜均可印刷,纸张印刷的厚度范围也较大。
 
  目前,柔性版印刷方式已广泛用于各类包装印刷产品。在美国,由于自动贴标机的使用和不干胶的大量应用,加之柔性版印刷机轮转印刷方式及印刷、印后加工一次守成的特点,不干胶标签成为柔性版印刷机的主要产品。柔性版印刷能够完成几乎所有的标签印刷工艺,如模切、压凹凸、排废、上光、复膜、揭膜然后翻转印刷再裱和等。另外,包装纸箱的印刷是柔性版印刷机另一主要业务来源,但那是另一种专用设备,从制版到印刷都与标签印刷设备有所不同。同时,适合窄幅柔性版印刷机的产品还有各类商品的纸包装、折叠纸盒(用于香烟、酒类、医药用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等)、文具用品(信纸、表格、帐簿等)、纸袋、纸杯、纸餐具、墙纸等。适合宽幅柔性版印刷机的产品还有各类塑料薄膜、真空镀铝膜、纯铝箔包装产品,如液体包装、婴儿纸尿布、妇女卫生巾、日化洗涤用品及医用包装。
 
  在中国,柔性版印刷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简易的层叠式柔印机。近几年,在世界柔性版印刷技术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欧美得到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业内人士对柔性版印刷工艺和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引进高水平的各款柔性版印刷机。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引用,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和问题,柔版印刷也不例外。首先是各种配套材料的采购问题,柔版印刷所需的配套材料多于其他印刷方式,版材、胶带、版辊、网纹辊、刮墨刀、水墨等等,几年以前都需要进口,而近几年,柔性版印刷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材料工业的发展,有一些相关材料国内已经开始生产并可以替代进口,譬如水墨,生产厂家已经遍布全国;网弦辊和模切滚筒已经在上海生产。有一些虽然仍需进口,譬如版材、胶带等,但采购已经变得像购买制版软片一样简单。因此,目前,相关配套的工具材料已经不是制约柔版发展的因素。其次是活源问题,柔版相对凹印适应的业务批量来说,活件可以灵活多样,但由于其印刷效率高,因而正常开机也需要有相当大的活件来源,以烟包为例,一台16英寸柔性版印刷机一年最少要有十万大箱的业务才能吃饱。再次,柔性版印刷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从图案设计到色彩选择都应突出柔印的长处,避免柔印的弱点。而目前国内还十分缺乏懂得柔版工艺的包装设计师。很多产品是从胶印方式直接转到柔印,不能做到扬长避短,降低了最终客户对柔印产品的满意度,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柔版的理解和认识。另外,观念问题也是制约柔版发展的问题。前几年,有两种很极端的看法,一曰,柔版太好了,将来要取代凹印,甚至会取代胶印;二曰,柔版太差了,只能印很次的产品。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对柔版的正确定位应当说是在包装印刷领域一种低投入、高产生的适用技术。只有找准了柔版的定位,才能找到市场的定位。
 
  国内已经引进了许多品牌的柔性版印刷机,大部分是成功的。但也有一些工厂因对柔版知道较少而或多或少带有盲目性,走了弯路,要么选错了尺寸,要么选错了配置。避免的方法只有多学习,充分理解柔性版印刷的工艺特点,千万不能套用胶印或凹印的老经验去解释柔版的问题。譬如尺寸问题,以胶印的观点则是开数越大越好,因为同样印数下可以多出产品,而柔版则不然,效率是靠机速实现的,在活件允许的情况下,尺寸适当即可,尺寸小意着使用成本低,试想,尺寸小则从版辊到模切滚筒都小,版材、胶带、制版费自然也就都省了;尺寸小还意味着操作过程中的累计误差变小,质量控制也就容易了。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印塑料薄膜还是选择卫星式宽幅较好,因其张力变化容易控制。还有配置问题,不要盲目地追求暂时不用的多余功能,因为实际上柔版机本身就是多种功能的组合,这些组合可以在出厂前完成,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添加,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把所有功能配齐,是不明智也是不经济的,日后需要时再配不迟。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