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假医疗广告已成公害 辽宁开始诊治违法医疗广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6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697
    违法医疗广告已经成为社会公害:虚假不实,夸大宣传;使用非医疗专业技术职务用语;发布法律、法规、规章明确禁止、限制的广告……日益严重的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药市场和广告市场秩序。   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违法医疗广告专项行动已经在我省全面展开。我省已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广告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向社会宣传整治成果、广告监测、发布《广告违法警示公告》、广告抽查等,全方位治理虚假违法广告的制度正在形成。   假医疗广告已成社会公害   “只需20分钟即可快速治疗颈椎病”,“糖尿病保证治愈,想吃啥就吃啥”……神乎其神的医疗广告,充斥了人们的双眼。   “首选”、“全新突破”、“效果显著”……这些词语已经频频现于医疗广告中。   “现在的医疗广告太夸张了,其中不乏虚假医疗广告,不少人听信的结果是上当受骗,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采访中市民李先生说。   “假医药广告让人防不胜防,宣传时说得言之凿凿,专家教授也帮着推销,老百姓咋能不上当?”市民郑女士气愤地说。   继6月21日省工商局发布在辽宁省范围内停止下列产品的广告发布:超级抗原口服液、仙蟾片、双灵固本散、参红胶囊、安男、乾龙宝、原动力、盛邦博朗、九鼎坤、回春如意胶囊、种马开元、大丈夫生物波助长仪,8月1日,省工商局对“绿之州口服液”等14种严重违法的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用品广告予以公布,并从8月1日起在辽宁省范围内停止其广告发布。   《违法广告公告》指出,“绿之州口服液”保健食品广告称:“对多种病综合疗效明显”、“对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高血脂、脑血栓、糖尿病等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宣传治疗作用,利用消费者电话反馈“服用10个疗程,心梗稳定了,浮肿下去了,心衰基本控制了”的方式作证明,误导消费者;“全脉通胶囊”保健食品广告宣称“溶解血栓,服用后,高血压、高血脂、血黏正常,为患者带来彻底健康”、“消灭心脑血管疾病进入倒计时;连续服用一周期,相当于更换一套全新的心脑血管系统;疏通梗塞性血管和动脉硬化,一周期疏通50%,二周期疏通90%,三周期完全疏通”等,宣传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吸油基”保健食品广告中有“美国宇航员专用品”、“美国吸油基,20天吸平小肚子”、“服用30天左右,血脂降下来,高血脂引起的头晕、胸闷、乏力等症消失了,头脑清爽,皮肤变细变白,年轻了十岁”等夸大不实内容,并利用“省城女文员”等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前后效果、照片对比作证明,误导消费者;“脑白金”保健食品广告宣称“服用2天睡眠加深;一个月面色红润,腿脚有力;两个月老年斑变淡,精力旺盛;三个月白发变黑;长期服用甚至比同龄老人活的更长久、更健康。全国有1000万的老人长达5年坚持服用脑白金,奇迹在他们身上出现”,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北京市红十字会国龙皮肤病治疗中心”医疗广告宣称“治白奇人安国良独特新疗法治愈了全国30个省市及海外英、美、法、日、新加坡、墨西哥3.8万余例白癜风患者”,宣传治愈疑难疾病,误导消费者……   违法医疗广告已成为社会“公害”。在今年国务院开展的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中,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被列为整治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在各类广告中医疗药品广告违法率最高,群众反映最为强烈。据资料显示,近三年来,我国共查处违规药品、医疗广告7万多件,占所有违法案件的1/4。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日前对中医医疗广告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平均每100条中医医疗广告中,竟只有0.87条符合广告法要求,局部地区的情况甚至更为严重。   虚假医疗广告面面观   医疗广告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形象广告和医疗服务广告。据了解,目前违法医疗广告主要呈现出以下几大“脸谱”:   拍胸脯打保票,宣扬疗效。如“一次治愈白癜风”、“让骨坏死患者站起来”等极富诱惑力的广告。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中禁止出现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以及保证治愈或者隐含有保证治愈的内容。   医托推荐。如名人明星“现身说法”或让“治愈”患者“现身说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利用患者或其他医学权威机构、人员和医生的名义、形象或使用推荐语进行宣传。   用高科技做文章,大包大揽疑难病症。一些医疗机构,拿高科技迷人耳目,越是癌症、乙肝、哮喘、牛皮癣、不孕不育等顽症,越敢夸口治疗。按照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中规定保证治愈性病、牛皮癣、艾滋病、癌症等疾病的医疗广告暂不准发布。   靠所谓的祖传疗法或专家名医忽悠病人。有些医院对自己聘请的医生私自加冠“名医头衔”,有些“特色门诊”用祖传秘方蒙人,名为看病实为卖药。《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广告中冠以祖传秘方或者名医传授等内容。   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软广告。与普通广告相比,该类广告更具隐蔽性。   医疗广告的是是非非   就在人们为日益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