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丝网版成复制品代言人 是谁祸乱了版画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28
    2007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红十字会嫣然慈善基金拍卖会上,吴冠中的丝网作品《交河故城》(7/99)(上图)拍出1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用丝网印刷等版画技术印刷自己作品的现象时下已蔚然成风,这些以满足大众需求为己任的艺术品在走俏市场的同时,也让一些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感到疑惑:这类挂着“版画”牌子的艺术品究竟是不是版画?它们到底有没有收藏潜力?个别作品拍出了逾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可不可信……

版画市场吴冠中

版画市场吴冠中

    对此,以经营此类作品闻名于世的北京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董事长、艺术经理人李大钧和著名艺术市场研究专家、批评家、中国画廊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西沐研究员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前者认为,名家的名作用丝网印刷等版画技术印制的产品理所当然是版画,且收藏潜力无穷;后者指出,这种做法是当红艺术家在一定资源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举措,印制的产品当属复制产品,会极大地扰乱市场秩序,对版画家和版画市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北京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董事长、艺术经理人李大钧

    “名人版画”是版画而非复制品

    记者:由百雅轩主办的“版画盛典——为奥运喝彩艺术展”的巡展活动今日在广州三彩画廊开幕,据说展品中吴冠中等名家的作品大都“脱胎于”其他画种,能简单介绍一下情况吗?

    李大钧:作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文化节的展览项目,此次展览共展出吴冠中、罗尔纯、罗中立等16位艺术家的丝网版画作品29幅。制作的情况是先由参展艺术家提供制作丝网版画的素材,再由百雅轩版画院进行版画制作,艺术家对制作的版画进行确认或修改,对合格的版画进行编号、签名。

    在吴冠中参展的《黄河》、《鸟巢》、《地火》等四件作品中,《黄河》的素材是水墨作品,《鸟巢一》是画在水彩纸上的彩墨稿,《鸟巢二》和《地火》是画在宣纸上的彩墨稿;袁运甫的《苏州水乡》和《绍兴乌篷船》的版画素材是他独具特色的水粉画;王怀庆、刘巨德、李付元的版画素材也是彩墨,而王怀庆的《清代二美图》的素材是具有实验水墨性质的拼贴稿。也有一些艺术家提供的素材是油画,如罗尔纯、罗中立、何多苓等。

    记者:有人认为这种名人版画是复制品,作为以经营这类艺术品闻名的艺术机构的负责人,您如何给这类作品定位?

    李大钧:“名人版画”和“原创版画”的提法是一种相对模糊的表述,二者本身都是版画的范畴。百雅轩推出的是丝网版画艺术品,如果给其定位,首先是这些作品是16位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当然,有的艺术家过去是油画家或国画家,但此次他们推出了版画作品,并在版画上签名、编号,因此也可称之为版画家。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批版画不是复制品,因为它们原来的素材只是一幅彩墨稿或油画,现在变成了在专业版画纸上的、具有版画语言和风格的版画,这些版画作品的表现力、绘画语言、艺术性、受众观感、作品尺幅、材质甚至装裱形式上都与原来的素材不相同,不存在“复制版画”的说法。

    艺术市场研究专家、中国画廊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西沐

    规模化生产谋取最大化利益

    记者:当红的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用丝网印刷等版画技术进行印刷后推向市场,这在当下已蔚然成风。作为资深艺术批评家,您如何看这种现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