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印刷业个别现象列举说明以及深入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0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16

近年来不断有人疑问“印刷业是否已经成为夕阳产业”而即将迟暮老去?作为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工业,印刷在中国走过了漫长的历史,然而发展到今天逐步出现了很多与历史发展不合的音律,如污染、耗能等等问题开始不绝于耳,同时过低的投资门槛使得大量的资金不断涌入,这又会引发一些实力不强的印

    企充斥市场,而并没有改变“印刷低端化市场”现象。切莫让数量上的繁荣隐藏了质量上的差距,这就需要冷静观察印业“盛世”。

    现象一:“1∶n”的问题

    虽然有时从数量上说来,十几个或是几十个低端印企的生产能力可以与一家高端印企相持平,于是就有了1∶n的一个比例,用数量上的庞大拉近了质量上的差异,由此仿佛我们与很多发达国家差异并不算很大。问题在于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整体实力的差别,低端印企无力完成很多有巨大利润空间的活件,所以前文的“1”就会被无限放大,而后面的“n”也会全部失去意义!

    如此,中国印刷业第一个需要警惕的“繁荣”已经出现:印企的数量与质量上的不平衡,片面数据造成对市场错误的估计,印业不能“盲目乐观”。

    同时,基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客观事实,难免在很多工业领域都会或多或少地效仿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试图沿用老路。暂且不论在这一模仿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绕一些弯路,这期间很容易靠一些数字性的报表就对中国印刷踌躇满志,就目前看来,虽然很有说服力,但是稍加分析后就会发现其中存在问题。

    现象二:他人今天并非就是我们明天

    有这样一段分析:美国数码印刷零售额目前的年增长率为18%,欧洲的年增长率为22%,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而国内数码印刷增长率不足5%,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印刷业的步伐加快,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达到两位数的增长率,甚至超过20%。

    单纯看这些数字应该会觉得很有说服力,而且不可否认“数码印刷”也不失为未来印刷业市场的一股强有力的生力军。但是上述分析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没有将每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放入其中进行整体考虑: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而且这种增长的趋势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而愈演愈烈,自然对印刷工业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接下来其整体份额一定会在市场中有所下降,数码印刷作为其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虽然“数码印刷”符合了未来的发展思路,会有广阔的空间,但是这一定受到印刷工业整体趋势下滑的影响。认为“再有10年或20年时间,我们就可以达到什么样水平”的说法根据何在?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目前“印刷”相关的市场占有率,恐怕必须维持在相应经济水平下讨论,即便如此还要与相应时期出现的各路新兴媒体抗衡,求得平衡发展,才能得出最终符合实际的数据。盲目认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是不合适的。

    这便是中国印刷业第二个需要警惕的情况:对国外数据的照搬,而直接套用于国内,并不考虑社会的发展实际。这也将导致人们对国内印刷的盲目预测。

    现象三:繁荣下的人才问题

    国内印包人才近年来不断涌现,不仅是以前的中专技术人员,包括更高层次的大专生、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生。看到这么多的高端人才,有时我们就会认为印包业,特别是高科技印刷包装行业,与国际接轨“指日可待”!但是这种令人欢心鼓舞的说法同样需要通过实地调研才能获取真实的结论。

    印包产业作为基础性工业,比其他很多行业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基础。作为在校学生,即使是拥有比较高学历的印刷专业学生,常常缺乏实践经验。通常这部分人拥有较高素质,应该说掌握起实践技术并没有大的难度。但是周围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一线操作工作繁重且收入较低,加上不健全的培训机制与人才选拔制度,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印刷专业首先在工作环境上已经先输一招。所以印业看到的是诸多高学历人才的转行或频繁跳槽。

    总之,中国印刷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也往往会更易被看到,然而所有这些现象背后需要更加认真地加以分析和调研分析才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