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笔者去了大兴西红门镇,在顶佳印刷公司里参加了“北京印刷城试点基地”新春发布会暨北京顶佳世纪印刷公司海德堡新机剪彩仪式,再次勾起了笔者对于印刷包装基地的思考。
北京市兴建印刷包装基地时不待我
(1)北京市建印刷城具备产业资源优势。已经成功运营的浙江苍南的“龙港的中国印刷城”及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系在原有产业资源背景下的优势资源整合,并非重建产业,而北京作为环渤海区域印刷带的中心城市,据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资料显示,2006年底,北京市共有印刷企业209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 592家,专项制版、排版、装订企业322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292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884家,可以说北京已经具备产业资源优势。其中,怀柔雁栖开发区,由于产业链的拉动,包装加工年产值达30多亿元。
北京市在近年“南书北印”形势下也面临着印刷包装的多项“利好”,如大日本凸版收购日邦公司且正筹划扩大生产;利丰雅高在北京通州区征地准备扩大经营;中科印在宋庄新建厂房5万平方米,07年2月初又将与北人股份签署多达27台设备的采购合同;广东虎彩也正与隆达控股洽淡合资合作。
尚无建成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的北京市,兴建“城”或“基地”已经呼之欲出,时不待我,举目北京市各区县,包括顺义、怀柔、大兴、通州、昌平、密云等区纷纷筹建印包基地,北京市工促局也于2006年委托市包协对印包基地进行了调研,拟对成熟的基地挂牌。
除了“北京印刷城”外,通州区政府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北京珠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北京包装.印刷产业基地,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一期工程招商已经全面展开。
(2)北京市地区印刷的恶性竞争需要整合资源。微利时代,多种怪象似乎让印刷包装企业“雪上加霜”。从1981年至今,伴着书价由几角钱上涨到几十元,印刷工价却只增长了一倍,北京市2006年甚至出现商轮设备工价已经跌破12元保本价仅为7元,与此同时,PS等原材料上涨,地租、人工等成本纷纷上涨,增值税13%的实施问题又困扰着印刷企业。而对印刷企业而言,活多或少都不乐观,多时怕抢不出来还得外发;少时不够干只能停产。
印刷企业走到一起思考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是智者之举。企业应实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专注于擅长的领域,从某些次要领域中抽身而出,“城”以其对企业与供应链、产业价值链和系统协同,将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
“北京印刷城”的“小集群”或可“小而精”
(1) 或可先尝“头啖汤”。在北京市各区县纷纷兴建或拟建基地态势下,能够走在前头者或可先尝“头啖汤”。“北京印刷城”投资方称一期工程将于2007年底完工,是否如愿,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就某种意义而言,先行者将抢先得到市场先机。
(2)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乏特色。“北京印刷城”定位于打造印刷产业“小集群”,它借鉴了香港印刷大楼的概念,强调将产业链上、中、下游领域企业通过相互协作实现“术业有专攻”,以此来减少固定及管理成本。
某位专业媒体主编叹“北京印刷城”的“太小”,它也因规模不大及企业自行运作不属于政府范畴等原因未入选北京印包基地调研。确实,“北京印刷城”在当下印刷包装城建设动辄几平方公里的“潮流”中显得另类。
但对于主编观点,笔者不苟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市场各有细分,有大有小,辩证共存,过于贪婪未必好事。中国的十万家印刷企业中,真正大的企业有几家呢?中小型的印刷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
就“北京印刷城”的功能区而言,它不乏一般印刷包装城常见的“印刷生产区”、“物流配送区”、“综合商务中心”(包括商务办公区、印刷交易区、教育培训区、综合服务区、印前中心)、配套生活区。它还提供常见的厂房租赁服务,包括标准厂房租赁和定制厂房租赁。
另外,在增值服务理念上,“北京印刷城”培训事业部已经成为由政府拨款的国家发改委银河培训工程远程教育项目的承办方之一,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的后台技术和内容资源,它也在印刷行业培训市场内做出了自己专项计划。
由美国人乔.曼库索于1959年提出的“孵化器”概念在上海、深圳的印刷包装城应用甚广,但在拟建的京城印刷包装基地中尚属鲜见。
“北京印刷城”更值得关注的莫过于改制孵化器、融资孵化器、创业孵化器、业务孵化器。它们提供了灵活而有针对性的经营形式,供待入园企业选择,包括处于初创期企业、处于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处于改制阶段的企业等。
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