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RFID产业链基本建立只待国标出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6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09
目前,中国的RFID产业链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其中上海以芯片为主(如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等),而深圳则以封装、应用占优势(如惠田、远望谷等),北京在系统集成方案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电子标签(RFID)的应用部署终于在2006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RFID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后,RFID发展逐步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作为国家RFID产业政策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更加明确了中国RFID的发展路线。从即将举行的2006(上海)第五届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组织方得到消息,RFID国家标准即将出台,并在年底前开放射频使用频率,一系列的进展预示着中国RFID即将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标准研制紧锣密鼓

    在中国RFID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白皮书》成为制定RFID标准的总体性纲领。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测试规范、应用规范、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标准组成。

    在国际上,影响RFID标准的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国家的利益。EPC Global是由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在全球拥有上百家成员,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跨国公司的支持。而AIM、ISO、UID则代表了欧美国家和日本;IP-X的成员则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为主。ISO标准则秉持标准的基本理念,少了一些商业利益,更侧重标准的中立性,因此对于加速RFID产业的发展来说,似乎更具有弹性和发展前景。

    中国RFID产业目前已制定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标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频率规划方面,已做了大量试验,最新消息称,将于年底发布射频使用频率。在技术标准方面,依据ISO/IEC15693系列标准已基本完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照ISO/IEC 18000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列入国家标准制定计划。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目前,中国的RFID产业链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其中上海以芯片为主(如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等),而深圳则以封装、应用占优势(如惠田、远望谷等),北京在系统集成方案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占整个标签的1/3的RFID芯片在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ST、飞利浦、TI等国际厂商走在前面,但以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清华同方等为代表的中国IC设计公司凭借技术创新攻克了相关难题,在中低频市场占据竞争优势。

    在超高频(UHF)方面,设计挑战主要集中在功耗限制、封装、片上天线及天线的适配技术,目前基本是国际玩家的市场。尽管如此,中国半导体公司也不甘落后,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都在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该频段的RFID芯片。不过,业内专家称,中国UHF芯片还存在一些问题,实际样片最早也在2007年初,规模应用要到2008年。

    降低成本成焦点

    当前RFID推广应用中,面临标准、成本、商业模式、安全性等热门问题,成本问题则成为国内外最为广泛关注话题。

[1] [2] 下一页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