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导向设计 走出“迷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2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470

    在森林或大海迷失方向时,指南针是必备的工具;而在高楼林立、交通拥堵的现代都市里迷路时,“导向设计”的标志或许会给你以帮助。

    地铁里的站点图、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剧院里的出口指示,甚至包括公共厕所的标志等都是导向设计。它的痕迹渗透在现代城市的方方面面,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高效,能够在这些标志的指引下走出繁复的城市迷宫,但设计不合理的导向标志反而将人们带进了新的迷宫———近日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导向设计》便梳理了现代城市导向设计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感官刺激设计单一
    “如果一个文盲或是残疾人,进入城市时也能在导向设计的指引下生活自如,这样的导向设计就算是成功的。”城市规划设计专家、南京路下沉广场的设计者汪大伟说,“导向设计应当站在最低端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单一感官刺激的导向设计功能很弱。”他表示,现今城市中的导向设计,由于感官刺激的单一,不用说残疾人或文盲了,就是对正常人都不太起作用。


地铁是“城市迷宫”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庞大的地下世界里,导向设计无处不在

    上海市民和“自动投币,不设找零”的公交车接触甚密,在公交车语音导向设计的指引下,知道需要前门投币上车,后门下车。而有许多第一次来上海的游客,并不知道这个习惯,经常从后门上车,因此与司机发生口角的事件时而有之。分析原因,就是导向设计的感官刺激过于单一。“当乘客还未上车时,车内的语音提示对他无法起作用,他只凭原来的经验去判断。”《城市导向设计》的作者章莉莉说,“但如果有刺激视觉感官的图案导向设计,就可能会避免这些问题。”事实上,在《中国公共交通系统符号(增补)》中有明确的关于“自动投币”、“不设找零”、“前门上,后门下”等的符号规定。如果在公交车的车门上标上这些视觉导向符号,在乘客上车前就有一个意识,加上之后的语音提示就会有深刻的记忆和轻易地理解。

    感官刺激单一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出租车上。在上海的大部分出租车内,人们看到的除司机的编号和照片外,更容易看到的是导向设计标志———它一般在记价器和司机的座位后出现,由“兔子”、“铅笔”等常见物的图案与图案的中英文名及两位数的一组数字组成,其目的是可以让遗失物品在车上而又忘拿发票的乘客在第一时间找到这辆车。

    “几乎没有人用这种方法找回丢在车上的物品。”出租司机吴先生说,“其实这个标志很方便,它是各分公司之间约定的唯一标志,但可能没有多少人注意它。”有专家认为,这也是感官刺激单一造成的结果,如果在出租车的语音导向上给乘客以提示,效果就不一样。

设计归类的混乱
    在导向性标识中,归类非常重要。心理学发现,人类的感官会对同类型的颜色、图案、声音等刺激进行自动归类。而在导向设计中,对于同种类型的元素的运用尤为重要。一旦混淆,会和人的心理习惯产生抵触,甚至造成误导。

    地铁是“城市迷宫”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庞大的地下世界里,导向设计无处不在。但在设计的归类上却经常造成误导和被忽视。地铁站内出口和入口闸机的导向设计就存在分类的问题。上海地铁的出、入闸机无论颜色、外形都很相似,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少的站点,乘客买完票后,往往会走到出口的闸机处。

    同样为了使上下地铁的乘客能够遵守“先下后上”的次序,运营公司在地铁的盲道外围设计了“候车区”和“下客区”的导向标识,但是,两个标识的颜色是相同的,以致于必须由管理员用喇叭喊叫时周围的人才会有意识。如果没有管理员,这两个导向标志的作用就不大。“这并不完全是市民素质的问题,也是标志设计上的问题。”一位心理学者说,“如果在设计时将两个标志的颜色分成是两种强烈的对比色,同时将其做成凸起的设计,那么在视觉和触觉的感官上将会给乘客一个心理暗示。”

    “这些地铁导向设计分类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整个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多次参与过轨道交通设计的汪大伟说,“地铁建设的开发商和管理的运营商隶属于不同的两个主管部门,两个部门各做各的事,在导向设计上没有一个合理的协调,才造成在建设时设计随意,之后在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又不便修改。”上海的“地铁标志”不统一就是例子。上海有两种地铁标志,一种是上海交通部门规定的蓝底、白色的标志,另一种是上海地铁运营公司规定的白底、红色的标志。

    据了解,此类管理体系混乱的局面在其他一些地方的导向设计中也同样存在。“市政部门管道路,交通部门管交通,而针对交通的导向标识由建路的市政设计、摆放。”汪大伟说,“市政在建设这些导向标识时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