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网络与广播共赢 贺北京广播网开通五周年

  • 发布日期:2006-08-22 浏览次数839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很快,时间过得也很快。1995年开始的第一波上网高潮中新闻媒体创办的网站,到现在已经和即将迎来十周岁的生日;而在本世纪初第二波上网高潮中新闻媒体创办的网站,到现在已经和即将迎来五周岁的生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所创办的北京广播网正是后者中之一。

  2001年8月22日,北京广播网正式开通。

  五年来,北京广播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成绩集中在一点,就是在互联网媒体业界,特别是在互联网音频媒体网站中已经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广播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发展,通常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北京广播网的发展也不例外。在第一阶段,首先解决的是广播节目稍纵即逝及播出收听同步性的弱点,以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打开传统广播发展的空间。在第二阶段,则开始互联网多媒体原创制作和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在线音视频媒体(webcasting)。如今,北京广播网已成为广播节目与原创节目、音频节目与视频节目、引进节目与个人节目于一体的传播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

  2000至2001年,国内新闻媒体上网、建网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北京电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并在五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了一个良好的稳健的势头。这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对“数字广播、网络广播”的高度重视,与北京电台举全台之力办网分是不开的。没有这一点,便不会有北京广播网今天的局面。

  互联网媒体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只有把握好运用好并且有所创新,才能够发挥出传播的能量和魅力,产生传播影响和效益。北京广播网的五年,正是这样一个努力的历程、探索的历程。作为电台网站,音频内容无疑是核心业务,如何走个性化、特色化路子?北京广播网最富于创意的一个动作是2004年3月开办了“听吧”(Ting8)频道。目前,已拥有超过两万小时的北京电台优秀广播节目和引进的版权节目,同时每天还有超过50个小时的节目上传。注册用户已达10万多人,其中包括来自45个国家的6000多位国际用户。北京广播网决心将“听吧”发展为国内最大的华语音频节目发布交易平台。同时为了探索一条赢利的模式,采取节目付费的下载和在线收听。

  再如,作为北京广播网的又一大亮点,是它的视频直播,不仅几乎每天都有电台的精品节目呈现,改写了广播只能听不能看的历史,而且从2004年4月12日到2006年3月,对重要活动和事件共进行了100多场、近500小时的直播,开了传统广播媒体不可能做到的新生面。

  又如,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6月19日的批示,以北京广播网为平台、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北京电台合作创办的青檬网络电台于2006年6月16日正式开通。青檬网络电台以“娱乐青年、引领青年”为目标,以首都大学生为收听对象,通过丰富的音频内容和全新的表现形态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环境。

  北京广播网一方面实现了电台与网络内容间的互动,如电台的8套节目以及有线调频、数字广播的8套节目内容均已上网;另一方面又实现了电台主持人与网友听众间的互动,如北京广播网2005年4月推出的嘉宾视频聊天室,网友听众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可与主持人或邀请嘉宾进行互动聊天。

  在广播电台上网领域,北京广播网不是先行者,但是,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和创新,证明自己是强有力的后来者,并且成为今天广播电台网站群体中的佼佼者。

  时至北京广播网创办五周年之际,我们看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对网上音视频频的传播再次带来新的变化。

  首先是中国宽带网络的发展。CNNIC第16次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宽带上网人数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3.8%。据刚刚发布的CNNIC第18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到2006年6月30日,宽带上网人数更一举达到7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3%,在所有网民中比例已经达到62.6%。宽带网络打破了以往音视频传播的瓶颈,使得网民对音视频内容的在线观看、下载观看、上传及通过其他途径再传播等活动空前活跃。

  其次是多种数字终端的普及。网民可以通过数码录音笔、MD、手机、DC、DV、摄像头等,录取音频拍摄视频,亦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制作音频、视频内容。以往网民使用网上音视频内容的终端仅仅是计算机,主要方式是在线直接收听收看或是下载到本地机的硬盘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