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我国贴标机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简析

  • 发布日期:2012-03-30 浏览次数771

  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4年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引进、仿制国外已淘汰的功能不全的贴标机。当时几个贴标机生产厂家只能生产贴二标(颈、身标)的贴标机,由于国产设备在功能、性能、外观和贴标质量方面与进口设备相比差距太悬殊,这个时期进口贴标机在中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绝大部分厂家还是选择进口贴标机。

  二、从1995年至2001年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贴标机生产的提升阶段。一是贴标速度的提升,从24,000瓶/时提升到33,000瓶/时,二是贴标功能的提升,从贴二标(颈、身标)提升到贴四标,即同时可贴头、颈、身、背标。

  三、从2002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贴标机技术成熟阶段,是中国贴标机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四年,国产贴标机的生产企业在互相竞争的同时,也形成了与国外贴标机生产企业竞争的态势,在竞争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壮大,逐步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