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浅谈与水墨平衡有关的若干问题

  • 发布日期:2008-01-05 浏览次数413

  胶印过程中,控制水墨平衡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油墨和水并不是绝对不相融的。在实际印刷过程中,油墨和水经过滚筒、墨辊之间的挤压,就会融合在一起,使油墨乳化。油墨的乳化状态有两种:当水大墨小时,形成“水包油”;当水小墨大时,形成“油包水”。

  水份过大会产生种种不良状况,比如:

  1、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使油墨乳化,从而降低内聚力和抗水性。油墨的适性变差,传递不正常。
  2、因为油墨的乳化,使墨色变淡,粘度下降,附着力减弱,也会使网点变形,产生糊版、脏迹。
  3、水份过大使纸张在转印过程中吸收了过量的水份,从而使印张容易产生变形,导致套印不准。
  4、胶印后的油墨中水份含量偏大必然影响印品墨层的干燥,因此将影响下道工序的生产,也容易造成印张背面的蹭脏。

  因此,在胶印过程中,操作者都要密切关注印品、版面及有关的部位、部件的状态,发现水份过大时就要及时解决,减少因水份过大而导致的废品损失。

  鉴别水份的大小,首先应看版面水份。这一点主要凭操作者的经验。一般来说,水份大,版面反射光量强,侧视较亮;反之,版面反射光量弱,侧视较弱。如果水份过大,还可以从以下几点中观察判定:

  1、在停机较短时间后继续印刷的印品与停机前的印品,墨色有较大差别。
  2、印出的纸张卷曲软绵无力,收不齐。
  3、印迹网点空虚,咬口印迹呈波浪型发淡,墨色暗淡无光泽。
  4、传墨辊上有细小水珠,墨斗内也有水珠。
  5、版面产生浮脏,在停机较久版面水份仍未干。
  6、在橡皮滚筒拖梢处有水影或水珠。
  7、用墨刀在墨辊上铲墨,墨刀上会留有小水珠。显然,当水份过大时就要及时调整,减少水量的输送。在现场,我们也常采用一种简单的调节方法:就是用一张铜版纸,其长度根据版面或印品判断出的水量偏大的区域长度而定,宽度约133mm左右,在宽方向的某一端约40-50mm左右宽的纸面均匀剪出锯齿形或条形形状,然后将剪的这边贴靠在水辊面上,未剪的另一端就固定在机台的横杆上或水槽的边缘上。这样,由于有纸条贴靠在水辊的一些表面,在水辊的转动传水中,这纸条会削弱水辊表面对水量的传送,从而起到了对水量偏大的调节,这种办法效果明显,简单实用。

  水份过小会造成实地密度值的增加,这样就会产生图文网点面积扩大或变形,产生糊版、空白部分上脏,层次丢失。在现场,若发现水份过小而产生上述的不良现象时就要加大用水量。有时也可以采用手工辅助加水,即间隔一段时间就给水辊表面直接喷洒施加水,使之水墨平衡。

  影响水、墨平衡的因素很多,控制水墨平衡,一般要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则。水少,指以版面空白部分不粘脏为前提;墨厚,指的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墨量。在印刷过程中,最忌讳的一点是水大墨大。在考虑水量时,应视版面图文面积大小分布情况、印迹墨层厚度、印刷用纸性质、油墨性能、印版类别、机器运转速度、车间温湿度、润版液的PH值以及在油墨中所添加的辅助剂等情况而定。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