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中国模具业仍将阳光灿烂

  • 发布日期:2007-05-06 浏览次数479
        2006 年对中国模具行业来说,可以说又是艳阳高照。从国内看,机械、汽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模具需求大户的持续发展,是中国模具行业高速增长的最大助力;从国际看,一方面是我国中低端模具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国际采购商到我国采购的比例逐年增大,另一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模具生产向我国转移进一步加快。因此,总体看来 2006 年我国模具行业产需两旺,持续快速运行。虽然全年统计数据尚未出来,但预计模具年销售额有望达到 720 亿元,将会有 18% 以上的增长率。另据海关统计,模具出口全年达 10.41 亿美元,增幅为 41% 以上。 2007 年我们也可以乐观的预计,模具行业这种产销两旺的局面仍将延续。 

       模具产品水平提高较快

       随着汽车工业去年以超过 20% 的增幅发展,进入汽车领域的模具企业和模具产品比上年有大幅增加。汽车企业也对模具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模具企业加紧改进,不断提高水平。同时,由于模具出口大幅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模具水平的提升。 2006 年模具水平提高的主要表现有:大型级进模长度已超过 3 米,精密级进模已可与 2000 次 / 分高速冲床匹配;热流道模具和气辅模具有的已达国际水平;在 CAD/CAM 技术得到普及的同时, CAE 技术应用越来越广, CAD/CAE/CAM 一体化技术得到发展,并取得较好成果;模具新结构、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专利数量增多。

      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重视

      信息化特别是信息化管理,不但已被许多企业提到议事日程,而且得到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国内外有关软件同台竞技,二次开发富有成果,数据库日渐丰富。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具生产周期大为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效益增加。

       行业集群生产进一步发展

       产需两旺的市场环境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许多企业家和投资者踊跃投资于我国的模具行业,其中外资和民营资本仍是主流,投资热情普遍高涨,较大的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在 2006 年不断涌现。由于集群生产具有方便协作、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利于交流及可享受较为优惠的政策特点,因此 2006 年这一生产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全国已有十来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模具城、模具园区、积聚生产基地等,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的还有十多个。除集群生产之外,有些地方还在发展模具联合体及虚拟制造。

         企业品牌意识增强

        由于模具的从属性和对特殊用户的依赖性,品牌在模具行业长期不被重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效应已愈加重要,“经营品牌”已成为模具企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据了解,全国已有 10 个左右的省、市级驰名(著名)模具商标和品牌,个别企业已在申报全国著名商标。随着质量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环保的重视, 2006 年又有一大批模具企业通过了 ISO9000 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及 ISO14000 环境管理认证。同时, 2006 年行业内又增加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国家级和省、市级,还有不少企业在 2006 年建立了模具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

         人才培训工作取得成效

        鉴于模具行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短缺严重,近年来各地办学和培训工作备受关注。学校、培训点、企业三方面都在 2006 年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受到了良好效果,中国模协的培训点也从 2005 年的 48 个增加到目前的 55 个。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中外交流和合作得到加强,例如:苏州模协与新加坡有关方面的教育培训合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模协 正与葡萄牙模协探讨合作培训事宜。国家有关部门也正针对模具人才急需的现状,加紧研究开展模具人才远程培训事宜,模具设计师也成为国家认可的一个新工种。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