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流媒体时代的挑战与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 发布日期:2006-11-09 浏览次数643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为现实,从而使网络媒体对于广播媒体的直接竞争开始突现。本文以“流媒体时代”下的广播媒体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流媒体带给网络媒体的新变化、广播媒体所面临的挑战、生存机会,并提出了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当我们在网络上尽情享受美妙的在线音乐、欣赏精彩的FLASH动画、观看感人的在线电影的时候,“流媒体”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各种流媒体广告、网上广播、在线直播等以其直观、互动、实时等特点,超越传统的文字、图片等静态信息载体,吸引了更多网络用户的注意。数据表明,无论是网络用户接触流媒体的频度和范围,还是流媒体市场的前期投资反响,都毫无例外地显示未来属于流媒体。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等IT业界的重量级人物,也都对流媒体的未来非常乐观。一个呼之欲出的“流媒体时代”,不仅带给网络媒体以崭新的景观,而且给广播电视的生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广播一向被视作四大媒体中的弱势媒体,流媒体时代带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机会。

一、流媒体给我们带来什么?

        所谓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由于流媒体技术的出现,音频、视频文件得以在网络媒体中顺利、实时地播出,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在线广播都是很好的例子。网络媒体由以前单纯对于静态的文字、图片的传播,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这是对网络媒体功能的拓展和价值的整合。运用流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下载时间,而且使得网络媒体互动、实时、整合的特征真正在音频、视频文件的使用中得到体现。流媒体技术使网络用户不必在漫长的下载等待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收看、收听影音文件,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极为相似。这意味着网络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冲击真正开始。

        自从1995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Progressive Networks公司(即后来的RealNetwork公司),在美国全国广播者联合会上推出了一种名为RealAudio的软件,实现音频在因特网上的实时传送以来,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络音频、视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一组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2000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西方网络发达国家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已达到1.1亿人,约占网民的1/3,在亚洲也迅速增加到2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9。

二、传统广播面临的挑战

        自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以来,广播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作为宣传战的最锐利武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自从电视出现之后,广播作为媒体的地位开始衰落。由于广播稍纵即逝、形象性差等劣势,在电视蓬勃发展、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广播更是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媒体大战中找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霹雳的前十秒种——刹那间,眼前诸象皆改观。”贝若斯如此形容网络的骤然降生。网络媒体的优势不需多说,除了公认的互动即时、开放性、信息海量等特点之外,网络媒体还有一个突出的独有特征,即高度的整合性,也可以称其为多媒体性。从技术手段上来看,网络媒体几乎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悉数囊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把互联网称为“媒介大融炉”并不过分。虽然由于带宽等因素的制约,在网络媒体上仍然以文字和图片信息的传播为主,而发布影音文件则在技术条件的限制下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边下载边收听、收看的实时传播成为可能,而且众所周知,宽带是网络发展的主流,随着网络带宽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和网上电视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中流媒体已经被大量运用了。目前网上广播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播——即时播音(live)和点播——随选播音(Audio-on-demand)。前者的形式与目前的广播相类似,即按照固定的节目播出表的节目时间播出广播节目,只不过听众收听节目的硬件设备是电脑网络,这种形式只是在接收载体上与传统广播有所区别;而后者则是在网站中存放广播节目,听众可以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与传统广播相比,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具有很多优势,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