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标识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王兴东委员呼吁:放开对反腐题材影视作品限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6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60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王兴东在两会提交发言呼吁:要放开对反腐题材影视作品的限制。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反腐文艺作品,可起到向世人展示执政党的反腐败决心,疏导群众情绪,用文艺审判腐败分子的灵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经典反腐“包公戏”久唱不衰     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限制涉案剧和反腐题材影视作品,对这类影视作品不予通过,不能拍摄,甚至明文规定不允许“反腐、涉案、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在黄金时段播出”。王兴东表示,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反腐倡廉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不要限制,而且要鼓励指导和大力支持。    王兴东说,腐败是世界性“传染性病毒”,干部腐败问题已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不和谐的因素。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国家要稳定,干部要廉政。人民痛恨那些与民争利、损公肥私、公款豪赌、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的腐败干部。人民希望在银幕、荧屏上,看到更多的腐败分子、腐败行径被艺术地揭露、批判,同时也期盼有更多的好干部走进艺术作品。    王兴东认为,反腐倡廉、惩恶扬善是艺术创作长久的主题,也是艺术的功能之一。“包公戏”千百年来久唱不衰,广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正在于它赞美廉洁,鞭挞腐败,反映出了人民的愿望。“一部《生死抉择》电影,票房达一亿四千万元。这部表现主旋律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就是表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反对腐败的干部李高成形象。”同样,如以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好干部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也都获得了十分可观高票房。    “这些事例都说明,反对腐败、弘扬正气,表现有血有肉的反腐英雄、廉洁的党员干部形象的文艺作品,在当代也同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让腐败者接受灵魂审判     王兴东表示,党中央、国务院近来强调,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    优秀的反腐倡廉的作品可起到疏导群众情绪,给人们以希望和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正义和公正,并提高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倡导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对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之间构筑起心灵的桥梁。        反腐作品不应是腐败展览     反腐倡廉的作品,对一切廉洁干部是鼓舞和弘扬,陶冶情操的一面镜子,可以从中找到信心和榜样;对那些腐败分子是在完成法庭审判后,再次接受灵魂的审判;对那些正在搞腐败的腐败分子来说更是一道“防腐剂”。人们喜欢看反腐倡廉的作品,弘扬正气,倡导廉洁,用文艺武器围剿腐败的精神病毒。用我们先进的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牢固的精神支撑。    王兴东表示,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追求。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任务。作为当代文艺工作者,也应为构建和谐社会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小平同志说:“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    用什么样的“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这将是我们文艺创作长期思考的课题。     当代文艺家创作的反腐题材作品,应该反映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的趋势。是积极反腐,而不是消极反腐,更不是展览腐败,展览腐败就不是艺术。 (记者/方正 徐林 晖辉胡键 苗枫)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