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韩” 风中的表情

  • 发布日期:2005-11-28 浏览次数843
        八年前,尹汝贞和崔民秀们驾临央视。 从此,中国人的语言中开始多了一个新语汇——“韩”流! 安在旭来了,“旭旋风”至今不息;裴勇俊来了,“勇样现象”波及亚太;全智贤来了,从此中国男人们开始喜欢受虐……如今,李英爱也来了,而“大长今效应”迄今还看不到退潮的一天。 “韩”流已成风,“韩”风中悲喜交加,表情各异。 有人疯狂,无数的“善”迷和“勇迷”们随风而倒,在陌生而熟悉的故事里各取所需,且看且陶醉,他们是最幸福的人。占人群大多数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其实是鱼肉,被商人盯着钱包,被媒体拽着眼球。在为商人或媒体服务的“策划精英”那里,他们只被简单地界定为两类:“目标人群”或者“非目标人群”,——无所谓“独立思想”。

    有人不服,不服的主要是圈内中人,他们也曾或多或少地制造过一些动静,但好像老也不成气候。他们埋怨政府过于迂腐,设置禁区太多,留给他们折腾的空间不够自由。他们谴责媒体过于势利,为追逐收视数字和数字后的钞票,不顾民族文化兴旺而一味迎合“老百姓的低级趣味”。他们还哀叹大众不辨是非,总被各种舶来的“洋垃圾”轻易征服。他们的不服气,其实已经持续得太久而让人麻木。

    有人得意,为自己的“精明”眼光和“果断”智慧而暗自欣喜,他们是明鉴时势、善于“投机”的“适者”。而在骨子里他们是商人,商人眼里只有利润。当媒体眼里只有利润时媒体也是商人。他们是成功的一群,被无数人艳羡;同时也是“失败”的一群,因为还被无数人批判,虽然在批判者中不乏嫉贤妒能之辈。但总体上他们应该是被鼓励的一群,正是他们激活了竞争,而只有在竞争被激活的环境中,我们的生态才是健康的,才能让人寄予希望。 还有人总是批判,总是批判的人往往是醒着的人。不在红尘中,不关利益事。他们时刻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观察姿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像社会的了望者和守护神,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能否整体向上。

    而有一些人却习惯于保持沉默,这些人原本是最不该沉默的人。他们就是政策的制定者。每次“韩”流来袭,我们都会听到社会上很多人发出很多声音,然而却很少听到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声音。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如今却被他人肆意阉割,这不能说和他们无关。比如中医,我们的国粹,但现在已沦为“根在中国、日本开花、韩国结果、美国收获”。比如儒家文化,中华之根,在今日却被“韩”流包作各式模样成了倒攻我市场之利器,韩国甚至已在国家战略上准备蓄意谋求儒家文化之正统地位。还有汉服、古乐、三字经……,也正因为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正在以加速度消亡。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知耻后的勇气。政策决定产业,“粉丝们”可以疯狂,但政府不能。 不能一刀切地关掉所有门窗,闭关锁国虽可以挡住“韩”风,但也挡住了户外的新鲜空气和活力风景。不能自怨自艾,别忘了我们也有过伟大的思想,龙的基因必将在积极进取的儿女身上活起来。 “韩”风凛凛,风中表情各异。而不同的表情背后,是不同的利益存在。凛凛“韩”风中,我们似乎更需要一种表情:冷静且有为。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