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调频网点的印刷适性

  • 发布日期:2021-01-18 浏览次数414
  调频加网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复制工艺。它不同于一般的调频加网。调频网印刷品具有阶调柔和、层次丰富、图象逼真和无莫尔效应的优点。本文根据调频网点大小相等,但排列是随机的特点,主要讨论了调频网点、印刷材料和印刷作业的印刷适性,以及在印刷中使用调频网点的好处。下面带大家走进包装印刷行业网点印刷适应性,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1、引言
 
  在图象复制过程中,利用传统加网方法来表现图象的浓淡层次,印刷技术人员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相当高水平的成就。但是这种加网方法,由于彩色叠印时会出现许多许多规则的蔷薇花型的斑纹,甚至有时还可能出现龟纹。同时由于网点的分解作用,随着网线数的减少,图象的清晰度急剧降低,失去原稿的特征。近年随着高保真度复制技术的研究,出现了超过120L/cm以上的超精细网点印刷,能精确地得到细微层次再现和连续调的图象效果。但无论精细到什么程度,其网点的特征是在图象部分规则的分布着大小不同的阳点或阴点,始终存在其致命的弱点,蔷薇花型的结构,即加网角度导致的花纹现象是与网线数无关的。同时如加网线数超过一定限度,不但给复制带来更大困难,而且阶调值,尤其是高光部分损失更为严重,分辨率也有一定限制,是传统加网方法的最大弊端。
 
  2、调频网点的特征
 
  在本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研究一种调频加网方法,它与传统加网不同的是印刷网点是基于对图象中相邻部分的色调与层次的统计而计算出来的,在图象区域内呈不规则的随机分布,而且大小一致(多数为7-40μm),用以表现影像的浓淡层次。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大量的计算需要,故推迟至8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运算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才使这一加网方式得以实现。不过现阶段的调频加网仅为一阶函数随机加网,点子大小相等,点距变化与照片图象是由大小不同、距离不等的卤素颗粒(0.5-5μm)沉积来形成阶调或色彩仍然不同。因此,人们又在继续研究,如果用二阶函数(Second order function)随机加网,则点子距离与面积均可随机变化,那么,二阶函数加网与原稿照片在表现阶调的机制方面就非常相似,复制品将更加逼真,完全接近于照片图象的效果。当然,二阶函数随机加网的计算量则更大且复杂,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是能实现的。
 
  事实上,在现阶段人们采用一阶函数调频加网已经比传统加网方法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以表现在用计算机算法来控制点子排列,实际上可以消除有碍观瞻的花纹状周期性结构,更合适三原色以上的图像复制。由于调频加网点子精细,如采用直径为15μm的点子,可以毫无疑问的复制出1%-99%的阶调值,所以复制品分辨率高,图像阶调柔和,层次丰富,图像逼真,有没有莫尔效应,这是调频加网方法之所以能得到印刷行家肯定的魅力所在。
 
  3、刻印的最小网点尺寸
 
  在调频加网技术中,唯一的关键参数是网点的大小,这与传统加网的艺术印刷参数相比较少多了,它不存在网点角度,网线数,网点形状的问题。调频网点的大小仅与曝光装置的记录精度有关。从理论上讲,一台1200dpi照排记录光点的大小是边长为1/1200in的正方形点,但实际上用激光曝光在感光胶片上的光点是面积比这个正方形略小的圆形,约21μm,即相当于60L/cm的1.2%的圆点,或1.5%的方点。
 
  随着记录精度的提高,光点愈小。从目前照排机输出精度来看,产生满足印刷要求的调频网点尺寸是完全可以保证的,问题取决于印刷中可印的网点尺寸,所以与其说调频加网是在于计算机硬件,还不如说是印刷技术。因此印刷中可印的最小尺寸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由于受印刷设备、材料、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其值各有不同。据报道,假设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取一个光点为着墨点,国外在光滑纸上进行高质量的印刷,最小的印刷网点可达8μm,在粗糙些纸上也可印出20-40μm点子。但在我国,据试验小于20μm网点印刷就相当困难了,显然差距比较大。
 
  4、调频网点印刷适性
 
  网点从底片上生成至印刷到承印物上要经过许多工序的转换,而每一转换中的变化均直接影响图象的色彩还原,这是任何加网技术都存在的。但是调频加网,由于结构不同、网点较细、变化规律与传统加网也就有所区别,其控制条件可能更为严格,现根据实际条件,假设以1200dpi记录精度,即着墨点为20μm大小来探讨调频网点印刷适性的要求。
 
  4.1输出胶片的图象密度
 
  通常调频加网的激光点往往是边缘呈锯齿状的圆点,其点子愈细,在底片上沉积的卤素银颗粒愈少,密度则愈低。根据晒版标准化作业要求,其密度必须大于2.30。同时网点内部不许有超过两个直径大小6μm的亮点,否则及为不符合要求。
 
  因此,激光记录装置输出的胶片最好使用与该装置相匹配的特硬胶片。要求输出的网点结实、密度大、底片透明干净。因为网点细小,在胶片处理过程中不允许用腐蚀方法来消除斑点或修正网点,并避免反复多次拷贝。所以除了底片冲洗条件必须严格规范、标准操作外,最好还有适合调频加网用的配套处理药液和防尘的清洁环境条件。
 
  4.2晒版要求
 
  印刷网点的基础是印斑表面的砂目,砂目愈细,支撑网点的砂目数则愈多,吸附力也愈强,而且网点边缘也愈光洁,所以对于一个仅为20μm大小的调频网点,为了保持其应有的耐印率不至于被磨损,应尽量使用砂目颗粒细、分辨率较高的印版。按国际标准,理想的砂目平均粗度为2.5μm,深度为3μm,假设每个砂目都视为圆锥体,则每个20μm的调频点共有64个砂目支撑,总接触面积约为817μm×μm。但国内目前PS版平均粗度大于5μm,显然一个调频点仅有16个砂目支撑,总接触面积为490μm×μm,无论是支撑的砂目颗粒数,还是总接触面积均比较小,所以吸附力大为减弱,这也是造成网点掉版的原因之一。同时,颗粒粗,涂布的感光树脂液量也就愈多,膜层愈厚,网点由于光渗效应容易增大。当然也并非愈细愈好,否则影响印版的亲水性,从这点讲,调频网点的印版最好是在一定颗粒度下,增加颗粒侧面积或改变因版性质来获得最佳的亲水性。
 
  晒版作业的关键是保证网点不丢失、不变形,因此要求印版与底片密切接触,采用点光源曝光以减少光渗效应造成的网点的变形,并严格控制显影液浓度、温度和晒版的环境条件,任何灰尘或晒版机玻璃污点、刮痕均可影响晒版的质量。
 
  4.3印刷材料的选择
 
  由于调频网点比较精细,结构不同,印刷时对印刷材料,如油墨、纸张、和橡皮布等有较高的要求。
 
  a、油墨:调频网点几乎是完全孤立的随机分布在图象部位。即使在暗部位,也可以用计算方法使之尽可能不出现重复网点(最多也只是部分网点可能互相靠近),与传统加网的网点色调在50%以上时,网点便开始搭连或联网构造不同。在20μm小的着墨点下,油墨在印版、橡皮布和转移到纸上均必须呈现有较好的粘弹性,当外力在间歇或完全停止后,着墨点能立即恢复原始结构,保持孤立的特点而不倒伏,因此这种墨触变性、屈服值和粘度均要大些。
 
  由于网点细,墨层不可能很厚,密度会有所影响,为此要求油墨的着色力、色彩饱和度高,粒度细,并有较强抗水性。从整体效果考虑,应该开发适合调频网点印刷专用的油墨。
 
  b、纸张。纸张与油墨是印刷效果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为了保证调频网点不丢失,除了一般要求纸张白度好、表面抗张强度大以外,对纸张的平滑度、厚薄均匀度尤为重要,据国外报道,高级涂料纸可印出8μm大小的网点,而粗糙表面的纸仅为30μm左右,所以应尽可能选择平滑度高的涂料纸。
 
  c、橡皮布。橡皮布在胶印中是一个中间载体,起着油墨的传递作用,因此橡皮布不仅要有良好的油墨附着和抗水能力,而且还应当有很好的转移油墨的能力。在调频网点印刷中,尤其要强调橡皮布的平滑度和平整度,以保持网点的完整和清晰。最好使用印刷网点增大较小的气垫橡皮布。
 
  4.4印刷作业的适性
 
  印刷时网点的正确转移是评价印刷质量的关健要素之一,但是原来传统加网印刷中控制百分比、阶调的概念再也不适用了,调频网点印刷只能考察点子是否完整而不丢失,网点的增大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知道,印刷中如果压力过大,或者着磨量过大,点子肯定回增大。如果按网点周边区域理论规律,网点增大是通过所有印刷点子周长来计算的,那么调频网点由于点子小而且几乎是承孤立状,网点周边之和比传统网点要大的多,但是所有的网点正常情况增大值是均匀的。同时,由于调频网点记录精度高、点子细、可复制的阶调几乎不受限制。因此图象仍然层次柔和、清晰度高,但也不是说可以由此而加大压力或墨量。由于调频网点是承孤立状态,而且分布不均匀,因此单位面积上各部分网点受力也不均匀,特别是高光部分点子少而稀,单位面积上点子受力最大,磨损严重,网点丢失危险最大。所以,采用硬性衬垫是比较适合调频网点的印刷。
 
  另外,由于印刷上孤立的着墨点周围全部被润湿液所包围,容易受药液的浸湿,用水量过大或pH值不适当也会造成网点丢失。因此,印刷中关键是掌握好印刷压力和水墨平衡。
 
  与此同时,原来印刷中采用的印刷质量控制条也不适合于调频网点印刷,有必要开发新型的测控印刷质量的工具。
 
  5、调频网点有利于印刷
 
  综上所述,调频网点印刷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各方面作业必须规范化,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尤其在制版阶段更为突出。但是在印刷作业环节,很明显比传统网点印刷容易的多。
 
 
关键词: 印刷 调频网点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