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Global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树脂型油墨辅助剂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 发布日期:2007-12-05 浏览次数394

随着技术及工艺的发展,油型油墨已经逐渐淘汰,许多新型油墨也不断开发成功,但树脂型油墨(是指以树脂为主要连结料制成的油墨)仍然是胶印生产中用量最大的油墨品种。油墨在使用过程中常需要根据印件的特点及工作环境、生产工艺等实际情况对油墨的印刷适性来进行必要的调整,所以印刷工作者对油墨辅助剂的使用性能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油墨辅助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简单介绍,供同行参考。

    一、粘性和流动性调整剂其种类很多,作用是调整油墨的流动性和粘性,主要包括调墨油和撤粘剂等。传统的调墨油主要有零号油(即号外油)至六号油七个品种。粘度是以零号油最大,至六号油依次减小的,不过有些并不常用。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品种的调墨油。主要介绍如下常用的几种:

    1.六号油它是传统的常用油墨辅助剂之一,主要用于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同时也能降低油墨的粘性,调配树脂型油墨用量一般在5%以下。加入后会降低油墨的干燥性和光泽度。

    2.零号调墨油(又称号外油)调墨油中粘度最大的一种,几乎没有流动性,是一种有较高粘度的透明弹性流体。主要用于增加油墨的粘度,降低乳化程度,调整前后色组油墨的粘性,使先印的油墨粘性略大,提高油墨的转印性。用量一般在5%以下,以免影响干燥性。

    3.树脂调墨油粘度比六号油大,用于调整油墨的流动性,但并不影响油墨的粘性,用量一般在3%左右。加入该调墨油并不影响油墨的光泽度和附着牢度,对干燥性的影响也不大。

    4.稀释剂粘度比六号油还小,能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并降低粘度,具有用量少但效果明显的特点。用量一般在3%以下,加入后基本不影响油墨的光泽度和干燥性。

    5.高沸点煤油(航空煤油)沸点在250~290℃,是一种优良的油墨辅助剂,与油墨具有很好的混溶性,可直接加入油墨中使用,能降低油墨的粘度并一定程度地增加流动性,同样具有用量少效果明显的特点。用量一般在1%~2%即可满足要求,当然也可以酌情增减。加入后不会影响油墨的光泽度和附着力,对干燥性影响也不大。

    6.撤粘剂(又称去粘剂)呈膏状体,也是传统的常用油墨辅助剂之一。它具有降低油墨粘度但基本不增加流动性的作用,可与树脂调墨油、六号油等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用量一般在5%以下,过多容易引起脏版并降低油墨的光泽度、干燥性和附着力。需要覆膜的印件更应严格控制用量,否则会引起覆膜起泡和粘贴力差等弊病。

    7.油墨改良剂(又称油墨添加剂)呈膏状体,是一种新型油墨辅助剂。与油墨具有非常好的混溶性,加入油墨中不会冲淡墨色。既能降低油墨的粘度,又能增加流动性,用量通常在3%~8%之间,也可酌情增减。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油墨的干燥性,但过量会降低油墨的光泽度和附着力。


    二、催干剂用于油墨的干燥性的调整。主要有两种:

    1.白燥油属于混合型干燥剂,能促使油墨内层和表面同时干燥,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红燥油配合使用。催干性能较强,并能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印件的光泽度。用量在5%以下为宜,最多不超过10%。加入过量会出现反而不干、脏版、干胶辊等弊病,如遇此类故障可酌情减少白燥油的用量(3%以下),并加入少量红燥油(0.5%左右)来解决。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白燥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所以不能用于印刷食品包装等有卫生要求的印件,如遇此类印件可改用红燥油或混合干燥剂。

    2.红燥油具有用量少、效果明显,能使油墨表面快速干燥结膜的特点,并能提高印件的光泽度。

    通常与白燥油配合使用,有时也可单独使用,用量一般在1%左右,过量容易产生“干胶辊”现象。在“干套印”(即湿压干印刷)时前两色不可使用或尽量少用,以免墨层晶化。另外,红燥油虽然呈暗红色或紫红色,但因为本身是透明的而且用量很少,所以一般不会影响油墨的色调,即使是黄色、白色等浅色油墨通常也可使用。

    3.混合干燥剂除上述两种干燥剂以外的另一种新型高级催干剂,是油墨厂家最近开发的产品,属于混合型干燥剂。具有促使油墨由表及里全面,快速干燥的特点,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印件的光泽度和油墨的附着牢度。因为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所以可替代白燥油用于印刷食品包装等有卫生要求的印件。一般单独使用即可满足要求,如果对印件没有卫生要求也可与白燥油配合使用。单独使用时,用量一般控制在2%以下。另外,混合干燥剂自身呈暗红色或紫红色,但因为本身是透明的而且用量少,所以与红燥油一样一般不会影响油墨的色调。

    三、冲淡剂(冲淡墨)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