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标识网微信二维码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霓虹灯管外加热排气工艺原理

  • 发布日期:2007-01-29 浏览次数366
目前在国内生产的霓虹灯基本上均采用内加热的排气工艺,即在排气过程中在灯管的两端加万伏以上高压电和大电流进行强压击穿(一般用撞击变压器),在玻璃管内形成强烈的气体放电,通过它产生的热量使高压加热的气体由于热膨胀的原因随之排除管外,来实现除去玻璃管气体的目的。
采用气体放电加热除气,必须在管内加入压强不小于15托的气体(目前一般用普通的空气),才能保证玻璃管的除气温度(理想温度大约在350-370°C之间)。这是由于玻璃管加热主要是靠气体的热导作用,如果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太低,从而传热作用减弱,玻璃管升温就相对缓慢,而放电气体中的离子"自由程"加大,从而使轰击电极速度加大,使两端电极的温度升高过快可能会导致电极大量蒸发或销毁。由此可知,内加热除气工艺其固体放气环境的压强,受加热形式的制约,目前的技术和工艺制作环境,要求最小不能低于15托(压强)。
试验证明:当压强低于10-1托时,因放电媒介稀薄不能形成放电达不到加热的目的。从此可得出结论内加热除气时当固体放气到浓度均匀时,固体放气量与吸气量达到平衡,即除气作用消失,达不到玻璃管除气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由于玻璃和金属在;台炼和提炼过程中掺了一定的还原剂,因此内部溶解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它们将在灯管点燃过程中可能被部分释放出来,从而影响真空管的质量问题。更进一步来说:固体中的气体扩散和气体中的扩散现象基本类似,即从浓度大到小的方向进行扩散。不同之处是:因固体为凝聚态扩散粒子要克服一定的位垒。固体材料的放气过程实质上是气体在固体内部的热扩散的过程。在各处等温的条件下是由气体的浓度差别引起的。当含有气体的固体(如玻璃管)置于真空中,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将会形成较大的相对浓度差,由于热运动的原因,分子克服位垒趋向浓度均匀,所以气体从固体物质中不断逸出。当真空温度越高(压强越低)固体中的放气量越大,实践证明:在平均温度下气体分子由浓度大的地方迁移到小的地方,迁移速度正比于浓度梯度(符合弗克定律)。
当然,以上的理论说得有些专业,不过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得出能帮助我们产生利润的结论。由以上的理论分析可知:要想提高霓虹灯的质量,"外加热除气"仅仅是一种实现手段。而"无极玻璃管霓虹灯"(专利号为ZL02267988.X专利权人:潘洪德)由于原理和结构的原因,排气也需采用外加热的手段。
与之配套设计了非标电加热炉(5KN左右),该非标电加热炉已经投入使用,实践证明非常实用且生产效率也高。在启动第一炉时,从室温到所需加热温度约18分钟,一次可以加工口径为12,长为1.2M的8支霓虹管。当加温排气冶炼活动加热炉体推至另一端,再对事先排好的管子进行加热排气,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即16支管加热排气完毕。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标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1159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4079号